东北瓷都法库:“软环境”撑起“硬身骨”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1-06
|
科技是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法库县为企业打造了公共研发与检测平台,为陶瓷产业发展注入科技要素。依托现有的陶瓷产业研发合作单位,与孵化器建设相结合,建设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示范基地,争取达到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标准。以世界领先的陶瓷检测技术和设备为陶瓷企业服务,为申请陶瓷名牌产品奠定技术基础;依托公共研发与检测平台打造区域品牌和驰名商标。目前,研发中心已完成东北地区陶瓷材料分析30项,完成国内其他地区陶瓷材料分析20项;转化国内外陶瓷科研成果10项;申报发明专利15项;孵化陶瓷技术20项;为近10家陶瓷企业实际解决技术难题和攻关项目。
建设物流平台,是法库深层次服务的亮点。以现代陶瓷物流中心为基础,拓宽陶瓷产品出口渠道,重点全面打通俄罗斯及中东地区陶瓷市场。扩大现有铁路货场存储能力和运输能力,规划建设铁路专用线,为企业产品销往东北亚市场提供最快捷、最方便的通道。
建设融资平台,为陶瓷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扩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规模,注册资本金达到5000万元,恢复工商银行法库支行,引进两家金融机构到法库设立分支机构,争取1-2家陶瓷企业上市直接融资。目前,园区已和广发、建设、农业、招商等银行建立融资信贷合作关系,为企业扩大生产、技术改造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强化先进的环保理念。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坚持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是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今年以来,陶瓷产业园实施了窑炉改造、热利用、集中供气、中水回用、碳减排,瓷片减薄等方面的工作,目标是用3—5年,将法库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环保区。日前,沈阳市节能监察中心监察结果喜人,园区内100%的企业达到准入标准,85%的企业接近国家先进值标准,节能成果领先全国。
让“家乡陶瓷”变成“陶瓷家乡”
提起法库县为陶瓷企业的“保姆式”服务,沈阳旺豪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志伟使用了一连串的溢美之词。可当记者问起具体的服务项目,这位在法库投资了两家大型陶瓷企业的老总,却语塞起来:“实在是太多了,说不过来啊!”
在法库县最“牛”的就是陶瓷企业家们。他们无论有什么事儿,都可以直接找到县主要领导,无论有什么困难都能得到帮助,无论什么问题都能得到满意的答复。同时,服务的模式还正在向制度化和体制创新延伸与拓展。
服务中心,就是法库为陶瓷企业积极搭建的“一站式办公”新平台。目前,已组织全县21个窗口单位入驻服务大厅,有二十多项行政许可事项可在服务大厅办理,明确承诺办理期限由15日缩短为7日。进驻服务中心的各窗口单位,为工作人员统一配置电脑,统一了窗口工作人员服装和胸牌。印制办事流程,明确标注即办事项,提高了即办件的比率。加强管理,提高每个窗口的服务质量,对窗口单位及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工作纪律、工作态度等进行量化考核。截至8月末,开发区服务中心共受理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2028件,办结1867件,办结率达92%,服务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举办陶博会和建设推广陶瓷文化,更是服务的深层拓展。在连续举办三届陶博会的基础上,今年的陶博会更是突出了法库特色。2010法库陶瓷博览交易会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和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主办,法库县委、县政府承办,将于今年9月20-22日在法库会展中心举行,会期三天。
本届展会以“品牌化、国际化、瓷文化”为主题,以“陶博会”为载体,搭建一个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平台,展示陶瓷产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质,促进陶瓷技术的交流合作,扩大陶瓷产品的市场交易,提升法库县陶瓷产业的发展水平。
同时,全方位大力宣传东北瓷都,形成意识上的扩张,将“东北瓷都”概念铸造成为一个品牌,融入人们的心中。注重法库历史与陶瓷的融合,将陶瓷文化成为法库历史文明、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陶瓷与社会生活充分结合,在形成“家乡陶瓷”概念基础上,向“陶瓷家乡”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