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顾委之子官职不过副科级 习惯老革命家庭朴素作风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1-10
|

看到河南商报的报道,段存让十分高兴
河南商报记者 王向前/文 田仲煜/图
家住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白衣西街村的段存让老人,一下子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
这是因为,他是原中顾委(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曾任河南省委第一书记段君毅的大儿子,但他直到离休,官帽也没有大过副科级,而他的三儿子,也还是个村干部。
1月4日,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看望他时说:“难能可贵,这与最近舆论直指的‘我爸是某某’形成了鲜明对比。”(详见1月5日《河南商报》A02版)
昨天,年过八十、思维仍清晰敏捷的他,接受了河南商报记者的专访。
段君毅
(1910年3月13日~2004年3月8日)
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市委原第一书记,铁道部原部长、党组书记,河南省委原第一书记。
2004年3月8日在北京逝世。
“老革命的家庭都这样啊”
昨天下午,天气依然寒冷,见河南商报记者推门进来,段存让老人双手扶着一个特制钢管架子,弓腰从里屋慢慢踱步出来,又是让座,又是让老伴倒开水。他行动不便,家里没有客人的时候,他多在里屋看书或者写回忆录。
当记者把昨天的河南商报(上面刊登有省委书记卢展工看望他的报道)放到他手里时,他仰着脸凑到明亮处看了几分钟,又高兴了,说,这么快就上报了,真神速。
段存让看报纸的堂屋是他和老伴的饮食起居场所,摆设简单,两张旧式沙发,一张木头矮桌和条几,光线不甚明亮。
与这般摆设形成对比的,是条几上摆放着的那张大尺寸遗像——那是他的父亲,2004年在北京逝世的原中顾委常委段君毅同志。四周墙壁上,挂着的也是段君毅同志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的合影。
作为段君毅同志的大儿子,他并没有先谈父亲,而是说了省委书记卢展工来看望他时的一些情况。
“他就是坐在这里和我聊天的。”他用手指了指沙发的一端说,“很朴素,一点官架子也没有。”
河南商报记者将关于他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转告他时,他显得有点茫然不解,说,这有啥大惊小怪的,老革命的家庭都这样啊。
“到乡下学校工作还用父亲帮忙?”
河南商报记者:作为段君毅同志的大儿子,您的青少年时代是怎么度过的?
段存让:抗日战争开始后,父亲为了革命工作,居无定所,那时候我已经十五六岁,我们老家(范县)也发生了灾荒,我就作为随军家属,四处辗转,没有过过安稳生活。这期间老家的房屋财产都被毁坏了。
河南商报记者:有过危险吗?
段存让:那时候到一个地方在一个农户家住几天就要走,我经历的房东无数。头上是飞机,地上是坦克马队,危险得很。
河南商报记者:您是哪一年参加工作?
段存让:抗日战争结束后,我回到老家,入了党,也上了高小。新中国成立后,我正式参加工作,在家乡一个学校做青年团教师工作。
河南商报记者:这时候您父亲在哪里任职?
段存让:父亲在1952年从重庆调到了北京工作,担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他亲自领导和指挥建设了第一汽车制造厂、洛阳拖拉机厂等大型企业。
河南商报记者:您的第一个工作父亲帮忙了吗?
段存让:到乡下学校工作还用父亲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