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三农视点

林改:促进农村节能减排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1-19

    林改政策继续“给力”

    事实上,为解决林农的资金困难,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在探索。

    记者从国家林业局了解到,在公共财政支持方面,国家已经启动了一系列林业补贴政策,包括中央财政从2010年起开展林木良种补贴试点工作,安排补贴资金2亿元;从2010年起开展造林补贴试点工作,安排补贴资金3亿元;在2009年开展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10年扩大试点规模,新增森林抚育任务2000万亩,补贴资金达到20亿元。

    中央财政还从2010年起,对属于集体林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由每年每亩5元提高到10元;广东、福建、江苏、湖北、北京等省市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到15~60元。有28个省份实施了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累计安排补偿资金132多亿元。

    与此同时,金融业完善了小额林权抵押贷款。根据《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林业局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林农小额贷款期限可延长到10年,速生林、油茶、竹林、能源林基地建设等后续产业发展可达15~20年。

    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区市面向农户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抵押面积2450万亩,贷款金额221.4亿元。中央财政对公益林保险保费补贴比例也由30%提高到50%,并要求地方财政至少补贴40%的保费,其中省级财政至少补贴25%的保费。

    “过去,农民发展生产没有资金来源,想贷款又找不到抵押物。”贾治邦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农民拥有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使农民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资产,破解了长期存在的农村信贷无抵押物的难题。

    “贷款贴息对农民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我国林产品的市场潜力非常大。”贾治邦说,目前,我国很多产品都供过于求,但林产品供应缺口较大,市场前景非常好。林业虽然不是利润率特别高的产业,却是具有特殊功能、长期有利可图的产业。浙江的一些农民种植冬笋,一亩年收入达到3万元,扣除成本,净收入达到2.5万元。在林地承包到户之前,在资金筹集渠道没有拓宽之前,这种生产力是难以发挥出来的。

    记者从国家林业局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林业部门将与金融、保险部门加强合作,简化操作手续,降低交易成本,引导和鼓励金融、保险机构参与林权抵押贷款和森林保险。

    而在集体林权改革基本“完工”的基础上,今年,国家将推出另一项重大举措,在部分省份启动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并在“十二五”期间全面推开。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共有国有林场4507处,分布在31个省(区、市)的1600多个县,经营面积9.3亿亩,其中森林面积6.7亿亩,国家级公益林面积4亿亩,分别占全国森林面积和国家级公益林面积的23%和26%,是我国生态脆弱地区的主要生态屏障和重要后备森林资源基地。由于多种原因,国有林场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发展后劲不足、政策体系不完善,不仅使林场发展陷入困境,林区民生问题突出,而且严重影响国家生态建设大局。据统计,目前国有林场中贫困林场达3770多个,占林场总数的84%。

    这项改革,将逐步把国有林场改革分别界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和商品经营型林场,重点解决好职工养老、医疗、就业等问题。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 高红芮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