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老人病床写信鼓励贫困学子 带动子女献爱心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1-21
|
84岁的罗正平每年资助三四名贫困学生,带动子女和学生一起献爱心

身患肺癌的罗正平大爷还在挂念着他资助过的孩子。
在重庆市沙坪坝嘉陵江边的一栋正在进行外立面装饰的居民楼内,住着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他叫罗正平,今年84岁,退休前是现沙区实验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
每年资助三四名贫困生
“父亲是文化人,喜欢读书看报,我们曾经以为他把微薄的退休工资都花在买书上了,没想到,他一直背着我们,悄悄地资助着边远山区的贫困学生。”在女儿罗利民心中,母亲没有收入,父亲每月微薄的退休工资只够负担老两口的生活费和药费,老人的日子十分清贫。
但罗利民没想到,两年前的一天,她看报纸,竟在一则有关给汶川地震灾区捐款的报道中,看到了父亲罗正平的名字。“他不仅为灾区捐款,还点名资助一名条件特别差的孩子。”罗利民说,当时她反复看了这篇报道好多遍都不敢相信,报道中的老人就是自己的父亲。
回家后,罗利民问了父亲,才知道从2006年开始,父亲就坚持每年资助三四名贫困学生。“这还不包括以前他零星的捐款,和为福利院的孤儿们买衣服、文具的钱。”家人发现,对这位平日喜欢坐在窗边,平素极少言语的老人,他们并不了解。
得知罗正平助学的义举后,他的子女和学生们都被深深地感动了。晚辈们和罗正平一起开始了对贫困学生的帮助。
写信与资助孩子沟通
“他们比我年轻,可以开车去看孩子,给他们一些鼓励。”罗正平说,助学不是光给钱就行,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们关心和鼓励,与他们进行沟通。罗正平很高兴,许多接受他资助的孩子及其家人,都主动给他写信、寄照片。“有了他们的反馈,我就能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如何继续帮助他们。”对孩子们的来信,罗正平总是认真回复。
有时候老人长时间读着孩子们的来信,陷入深深的沉思,经过好一番深思熟虑,这位当年川师大中文系毕业的高材生才慎重地提笔回信。“我们得对孩子负责,给他们正面、有意义的引导和教育。”罗正平觉得自己每多资助一名学生,心里就多了一份深深的牵挂,大山深处的每个孩子都让他放不下。
带动子女学生献爱心
罗利民说,今年4月,父亲被诊断出患有肺癌,但老人没有被病情吓倒,反而打起精神坐在病床上长时间写作。子女们以为老人要立遗嘱,后来仔细观察后才发现,老人是在给他资助的贫困学子写去鼓励的信件。父亲的执着,让罗利民彻底被打动了。她干脆把罗正平资助的一名学生、高考落榜的杨月,接到家里进行帮助。
“白天她在父亲学生的会计师事务所里打工,晚上就住在我家。”罗利民说,受父亲的影响,现在他们全家老小以及父亲的学生,都行动起来帮助贫困学子。杨月在罗利民家住了20多天,挣到了复读所需费用,如今又返回了校园。
记者来到罗正平老人家中,屋内的装饰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屋内找不到一件时髦的家具、电器,一切都显得那么简朴。罗正平正坐在窗边仔细翻看着杨月的来信。“爷爷,最近我在学习上觉得豁然开朗,很多道理突然想明白了。”读着杨月的近况,罗正平高兴地笑了,老人舒心地说:“这个娃娃命苦,养父病死了,养母走了,她跟婆婆一起过,她的理想是以后念中药学,医好像养父那种的重病患者。”罗正平说,杨月很有志气,他愿意全力帮助她实现理想。
本版文/记者 刘琳
图/记者 杨新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