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环保聚焦

新农村建设的同时环境成难题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2-18

    河北省廊坊市欧华林畜产品有限公司是年出栏生猪1万头的大型畜禽养殖企业,企业利用高新技术,建设有大型沼气工程、热电联产发电机组以及固体有机复合肥、液体有机复合肥生产线。现在,企业以能源开发为核心,以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为纽带,以现代化设施农业为依托,从事良种猪(种猪和猪苗)的繁殖饲养和沼气的生产,沼渣、沼液分别制成固体、液体有机复合肥,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当地畜禽养殖企业的标杆。

干净整洁的董家务新村


    没资金?

    健全多元投资机制

    农村新民居建设是农村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资金往往成为这一工作的瓶颈。

    为了破解资金难题,廊坊市建立健全多元投入机制,按照“财政支持一点、村集体拿出一点、开发商垫付一点、群众自筹一点、政策减免一点、帮扶贡献一点、金融支持一点”的办法筹集建设资金。

    据廊坊市环保局副局长李春元介绍,廊坊市已将2000万元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对新民居建设先进村街实行“以奖代补”,各县(市、区)按照大县不低于500万元、小县不低于300万元的标准安排专项资金;三河、香河、霸州3县(市)财政支持力度较大,分别列入1000万元新民居建设专项奖补资金;同时,注重市场化运作,招商引资、村企合作筹集资金,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帮扶、赞助等方式支持新民居建设;倡导和整合农村道路、沼气、“三化”、饮水、教育、卫生、一事一议等奖补资金,以项目形式打捆使用,集中向示范村街倾斜。

    据介绍,廊坊市主要采用两种模式:政府主导与村企合作。政府主导主要由市国土资源局作为项目主体,廊坊市成立了廊坊市国土土地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筹资80多亿元,主要用于农村土地整理和新民居建设。而村企合作指的是,有区位资源优势的村街,积极招商引资,引入企业进行土地综合整理和产业开发。按照“先建设、再安置、后拆迁”的原则,由投资方建设新民居,交由村“两委”分配安置。

    永清县韩村镇“九兴区”是政府主导的代表,由廊坊市土建投资公司投资2.6亿元,把分布相邻、规模较小的9个村街整合建设成一个集中居住的新型社区,9村原有村庄占地2300亩,新建社区占地800亩,可腾出1500亩。节余的村庄集体建设用地与国土部门“交易”,土地指标置换到城市建设用地,同步解决了城市和项目建设缺土地、新农村建缺资金问题。

    香河县就是村企合作的典型。香河县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对农民回迁部分土地出让金的县级留成部分予以全免,其余部分按现行地价标准的30%收取土地出让金,吸引了河北建设集团、广州富力、上海绿地、深圳万科等30余家国内实力型企业参与新民居建设,对节余出的土地按3个1/3进行规划分配,即:1/3用于房地产开发,1/3用于工业项目用地,1/3用于“三产”服务业发展。

    没人力?

    巧借外力齐推动

    “在对各县保工作的实地调查中,我感到,凡是农村环境综合工作做得好的县都有这样的特点:强化‘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环保部门牵头协调、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各界积极支持’的工作机制。”张卫东说。

    2010年7月起,廊坊市对环京津、环城、环路、环景点的“四环”重点区域的657个村庄开始进行先行治理、重点治理。廊坊市委、市政府按照党政主导、部门参与的原则,明确了市委农工部、市环保局、市财政局等9个部门的责任分工,提出了组织推动、宣传引导、政策支持、督导考核4项保障措施;明确了县、乡两级党委、政府是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责任主体,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强化党委政府的推动力,并把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各县(市、区)、各相关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

    据介绍,相关部门每月组织一次集中督导检查,对工作进展缓慢、措施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等情况,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并将督导检查情况通报全市,为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固安县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在全市走在前列。记者在固安县知子营水厂看到,一块“固安县饮用水水源地界桩”的水泥牌在树林中格外醒目,水厂旁边由环保局和水务局共同设立的宣传牌上写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禁止:建设与水源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向保护范围内排放污水或设立排污口、存放工业和生活垃圾。

    据固安县环保局局长王连波介绍,固安县实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对责任目标实行周报月调度制度;环保局会同水务局在11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设立了界碑、界桩、宣传警示牌等,建立了巡查制度;根据责任要求,环保局对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水务部门主抓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以及饮用水水源、水厂供水和用水点的水质监测,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强化卫生监督管理。




责任编辑: 高红芮来源: 中国环境网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