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县域观察

湖南武陵源建设美丽农村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3-07

    2009年来,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以开展建设扶贫和社区党建联点扶建工作为契机,按照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注重夯实“五个”基础(基层组织、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础环境、基础工作),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全区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改观,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村民收入渠道有效拓宽,农村旧貌焕新颜。

      建好班子,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全区14个建设扶贫村和4个党建联点扶建社区按照“五个好”的标准和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把加强基础组织建设作为建设扶贫和社区党建联点扶建的首要任务。一是配强了班子。各工作组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密切配合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把政治素质高、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带双强”型干部充实到村(居)“两委”班子,并通过开展党员学习日、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对村班子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二是带强了队伍。结合创先争优等学习教育活动及农村党员分层量化考核的实行,加大了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鼓励村组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培训,积极组织党员、村组干部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达258人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3名、后备干部48名,发展新党员39名,村居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加大投入,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14个建设扶贫村、4个党建联点扶建社区共投入资金4461.3万元,启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50多个。新修(整修)村组公路59.7公里,完成路面硬化28.35公里,新修桥梁11座,惠及群众4290人;新修(整修)山塘40口、水渠4.3千米,新修防洪堤2.8千米,灌溉农田930亩;新修水池4264立方米,架设水管20.5千米,解决2560人的饮水困难;安装太阳能热水器87户,完成改厕改卫508户;随着水、路、气、房等项目建设逐步实施,建扶村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都大为改善。

    优化结构,基础产业进一步拓宽。各建设扶贫村通过“以奖代投”的方式,引导农民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想方设法发展集体经济,合理有序的组织劳务输出。两年来,共扶持种养大户108户,培养科技示范户151户,组织2800多名农民免费参加各类劳务技能培训,引导3600多名群众到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建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都在400元以上。社区党建联点扶建工作立足提升服务水平,拓宽社区服务领域,4个社区共安置就业59人,推荐就业岗位200多人,组织110人参加了酒店服务技能培训,建立便民利民、物业管理、托老托幼、家政服务等便民网点10多个,服务项目达30多项。

    倡导文明,基础环境进一步好转。注重群众的思想教育,组织召开群众会议23次,430多名机关干部参与开展的“五送下乡”、“结对帮扶”、“送温暖”活动58次,合计慰问金78.9万元。积极引导群众崇尚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评选出“文明家庭”、“卫生院落”、“孝顺媳妇”、“明理婆婆”等71户。大力实施党务和村务公开,通过公示栏、公示墙,定期公布党务、村务、财务及其它重大事项。积极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落实 “门前三包”,搞好辖区环境卫生,扶持组建了社区秧歌队、腰鼓队、合唱团等各种文化体育组织,社区居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

    强化管理,基础工作进一步落实。两年来,全区共安排45个区直(垂直)单位分别联系23个村居,各联系村单位认真履职,想方设法筹措资金165.4万元,切实解决了一些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建立健全了服务农民的长效机制。帮助建立健全妇代会、民兵营、治保会、计生协会等配套组织。协助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村干部考核办法等工作制度,全面推行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此外,该区建好了阵地。新建、维修村级活动场所14个,在建社区服务中心2处,14个村居开通了无线广播,在全市率先实现了远程教育“网络村村通”。

 
·
·
·
·
·
·
·
·
·
 






责任编辑: 高红芮来源: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