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一村支书谈城中村发展困境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3-18
|
比如说村里的夕阳红宾馆的改造,这是五甲户村城中村改造的一部分。据介绍,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管东山曾带领村干部及村民代表50多位到郑州等城市考察。回来后召开了由村组干部、党员以及村民代表等60余人参加的会议,并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村夕阳红宾馆及五四招待所进行改造方案。
在管东山及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与多家开发商的多轮谈判,争取到了在濮阳市的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比其他村更优厚的条件。原来村里经营的夕阳红宾馆,原来每年收入仅30多万元的宾馆。经过与开发商的多次谈判,最后开发商承诺,在宾馆改造建设的三年建设周期内,开发商每年给村里55万元的补偿。建成后将新建楼房一楼大型商场全部给村里,然后返租给开发商20年,前十年每年收入85万元,后十年每年收入90万元。“我觉得这是我当村支书以来,我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给村民办的最大一件好事。租赁费比相邻相近的宾馆高出近一倍。刚开始也没听说大家有什么意见,可是两年过去了,却有村民告状,硬说我们当初决策时没有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害得村两委天天要给上级写汇报。”
再比如,华龙区八中和古城路小学,原来都是几个村的联办学校,为了优化教育资源,本着“再穷不穷教育,再苦不苦孩子”的原则,经多方协调,把两个学校合并在一起,用本村大坑置换古城路小学沿古城路、昆吾路交叉口同样的土地,对学校、对居委会都是一件好事,可群众不理解,硬说有问题。
管东山说,他当村支书这9年来,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坚持按照上级规定程序管理,坚持每季度公开一次村里的帐目,一切者清清楚楚,可为什么还是有村民要告状呢?他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管东山说,不是现在的干部难当,而是现实形势有所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像五甲户这样的城中村越来越多,城中村失地农民虽然转了非农业户口,大家知道现在的非农业还不如农业户口,他们既不同单纯的农村的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市民和职工。国家在农村的优惠政策补贴他们享受不到,城市市民、职工的养老等社会待遇他们同样享受不到,他们成了特殊的人群。村民没工作、没收入,早年很低的卖地款也都花得无影无踪了,村民生活没出路、没保障,就难免有怨气,怨气对谁发,那就发到村级组织上。
管东山说,不是现在的干部难当,而是集体经济太薄弱。由城中村改成的社区居委会也成了特殊的社区,国家不拨付任何办公经费,公共管理、社会事业都需要集体支出,农村干部国家还有补贴,城中村干部国家不发给工资,也需要集体支出,群众吃水、路灯照明、打扫卫生、绿化硬化、传染病防治等等都需要集体支出。然而,近几年,上级对城中村的集体资产如何管理,如何处置,如何确保保值增值,一直没有明确的安排和要求,是卖是保,是居委会管理,还是出租,还是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干部迷茫,群众迷茫。
管东山说,不是现在的干部难当,而是村委会换届太频繁。城中村社区居委会换届使用的不是城市社区居委会组织法,而是村委会组织法,三年一换届,选上的干部头年看、二年干、三年怕选乱。再加上个别人利用换届有意制造干群矛盾,利用家族势力制造各种矛盾,使村干部不能集中精力搞发展。
管东山说,不是现在的干部难当,而是基层管理机制不健全。在新形势下,如何真正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大课题。尽管这两年上级推行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但操作起来还很难。大事小事都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有的不愿参加,有的没时间参加,一旦他没有参加就说啥事都不知道,就说你没开会、没公开,以至于村干部缩手缩脚,畏首畏尾,不敢大胆开展工作。
管东山告诉记者,尽管五甲户目前的形势很复杂,但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有决心、有信心,尽最大努力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理顺群众情绪,搞好干群关系,把五甲户建设成为富裕和谐美丽新型城市农村社区。
最后,管东山拜托记者一定要把基层干部的一些想法如实向上级反映,以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