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县域播报

2010年朔州市县域城镇居民收支分析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3-22

    2010年,山西省朔州市委、市政府以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社会发展和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富民强市,构建和谐社会,不断拓宽富民途径,落实国家惠民政策 ,提高在职职工工资和低保、社保标准,使得城镇居民收入和支出呈现良好的全面增长态势。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收入来源呈现多元化,消费支出平稳上升,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四大收入齐头并进,收入增长明显加快

    据对全市县域城镇居民的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朔州市县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为15903.15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增长1692.18元,同比增长11.91%,四大收入齐头并进,增幅喜人。6县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最大的前三名为右玉县、山阴县、朔城区,同比增长分别为14.01%、12.08%、11.39%。

    1、工资性收入领跑全局,依旧是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主体。

    2010年朔州市县域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12155.44元,净增长1123.73元,同比增长10.19%,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为71.83%,在居民收入构成中居主导地位,对家庭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65%,是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的最大推动力。主要原因是:一是工资的自然增长与零时补助的发放带动了工薪收入的增长;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发放的物价津贴和补级工资,带动了全市城镇范围内居民工资的增长,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均较去年有了明显的提高。二是居民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从事第二职业、兼职和零星劳动增多。

    2、经营性收入增长幅度大。2010年朔州市县域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为2204.76元,比去年1822.15元增长了21%,占家庭总收入比重为13.03%,对家庭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22%,对于整个收入的增长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逐步回暖, 消费市场逐渐活跃,城镇居民家庭中从事个体经营及非公经济的从业人员比例上升,同时政府出台了鼓励自主创业、就业等优惠扶持政策,拓宽了居民家庭收入渠道,企业经营和城镇个体经营收入增长速度出现了突出的增长趋向,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因农副产品基础价格的增长,带动了全面商品的涨价高峰,城镇经营者们都有了跳跃式的经营性收入增长。经营性收入中怀仁县涨幅为64.59%,居6县区涨幅首位。

    3、财产性收入增速加快。2010年,朔州市县域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317.76元,同比增长17.52%。增长原因概括为以下几点:1、随着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居民更加关注投资理财;2、年底的企业和个体股息与红利、保险收益等均在年底进行了兑付,大大地带动着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3、今年以来证券市场有所回暖,城镇居民股息与红利收入小增。

    4、转移性收入增长明显。转移性收入主要来自离退休金收入、赡养收入、捐赠收入和其他转移性收入这几方面。首先,离退休人员工资有所调整,70以上的每人每年增加30元,70岁以下的按工龄计算有一年工龄每月增加3元;其次,对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冬季取暖补贴由每人每年700元,调至每人每年1400元,使得其他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第三,有能力的子女,在父母身上的回报进一步加大。2010年,朔州市县域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2243.89元,同比增长12.55%,净增长250.15元。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山西统计信息网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