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县毁麦田改种烟 政府指导意见“逼农致富”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3-25
|
政府:没有强制,只是“指导性意见”
对于此次陶庄村民的麦田被毁,嵩县政府工作人员刘闯说,县政府并没有强求每个乡必须种烟叶,都是乡里根据自身情况以及发展潜力上报的。“每个村种植烟叶800亩以上,就是烟叶专业村,会有一定的奖励发展产业经费,但不强求。这是县里引导,村里自己搞的。”他说。
九店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高长伟告诉记者:“县里确实给乡里下达了7000亩种植面积的计划,乡里又根据各行政村的烟叶种植历史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给各行政村下了计划。不过这些计划都只是指导性意见,并不强制实施,就算完不成也不会采取什么强制措施。”
“连片种植烟叶主要是落实市里制定的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引导村民对耕地进行合理、有序流转。”高长伟解释道,九店乡连片种植烟叶,进行土地流转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村民自由协商流转,将连片的土地承包给某一户村民经营;另一种是协商不成的将连片的土地交由集体统一管理,村委会或生产小组再找另外的承包人对土地进行经营。
村干部:种烟是造福群众,为了完成指标,还要继续毁地
既然是引导性地对耕地进行流转,“指导性意见”为何变成了强制毁田?
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全江先向记者展示了他的一个“账本”:一亩地如果冬季种植小麦,可收入500元左右,夏季再种植玉米,可收入400多元,一年两季的收成加起来还不到1000元。而种植烟叶,正常情况下每亩可收入2000元,除去化肥、农药、煤150元,一亩地可净赚1800多元。
“我们村从1996年开始种烟,以后一直没有间断。2007年至2009年,全村卖烟每年总收入都在150万元左右。去年,受灾严重,500亩地的烟叶还卖了60万元呢。”他的言语之间流露着自豪。在他看来,让村民种烟,是造福群众的做法。
对于强制毁田的问题,陶庄村第六生产小组组长张记宝说,每年村里都专门划出了烟叶种植区,从去年7月开始,村委会就不断向村民宣传,鼓励村民种烟,可很多村民还是种上了小麦。
“收了小麦后他们还要继续种玉米,玉米虫害严重,花粉还到处飘,会影响到邻近的其他烟叶种植户。所以现在要强制毁掉麦地,村委会做的没有错!”他的态度很肯定。
部分村民反映说,今年村里每户每人都要征收7分地种植烟叶。对此,陶庄村党支书张全江说:“鉴于陶庄村的种植传统和基础设施情况,今年乡里给陶庄村制定了1000亩的烟叶种植计划。现在村民自愿种植的面积还不到500亩,加上这次毁掉的30来亩,还有近500亩的缺额。接下来还要继续抽地,标准是一人5分地。”
记者调查获知,陶庄行政村下辖有上陶、下陶、雽3个自然村,共有耕地2100亩,1186人。全村各个生产小组每人分得的土地数额不尽相同,最多的是雽村,每口人分得近1.6亩,最少的是第六生产小组,每口人分得还不到9分地。
“如此来说,像六组每人还不到9分地,现在要拿来7分种烟草,村民们的口粮怎么办?”记者问。张全江解释说:“村里肯定会结合各个组的实际,按照劳力情况、所分地的多少和现有已经留出的面积,来抽种烟叶的土地。”
就在记者发稿前,陶庄村一位村民再次向记者反映:“村干部要求所有低保户去毁麦田,不去的话就取消低保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