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县毁麦田改种烟 政府指导意见“逼农致富”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3-25
|
“逼农致富”背后的利益博弈
国家明确规定,农民有按照自己的意愿种植的自由。但是,陶庄村的村干部为什么非要“逼农致富”,强制毁掉农民的麦田呢?
嵩县九店乡政府向记者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烟叶生产规模化种植利于技术指导,利于烟农科学管理,上级对规模化种植区的烟水、烟路、烟炕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大力扶持。县烟草部门、县烟办、乡党委、政府在烟叶生产上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广大群众的种烟积极性,规定哪个村发展500亩以上连片种植,就能得到每亩地20元的补助,在烟叶收购结束后补助到村。”
另外,记者了解到,在整个烟叶种植过程中,有一个关键机构——烟站。烟站是烟叶生产服务工作站,是烟草公司在主要种植烟叶的乡镇设置的站点。从育苗开始直至最后的烟叶收购,烟站为烟民供应包括烟种、烟苗、化肥、农药等在内的生产资料以及全程的技术指导,并帮助烟民建设烟炕等基础设施。
嵩县烟草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由于烟站设置在乡上,烟站同时受乡政府的领导。一名曾在烟站工作过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每年国家对烟叶种植都有会有一定的生产物资供应。
记者从嵩县烟草局拿到的一份材料显示:烟站为每亩烟田供应的“套餐”标准是20公斤复合肥、25公斤芝麻饼肥等肥料和3次蚜虫、花粉病统防统治用药,并另外制定了一份套餐以外生产物资供应价格单。也就是说,农民还需要从烟站购买这些专用的化肥、农药、地膜等生产物资。
据知情人透露,到了烟叶采收的季节,国家给烟叶制定不同的标准,烟站收购时一般先分上部、中部、下部三个部位,再把各部位的烟叶分一等、二等、三等。由于烟叶采收季节检验数量大,检验级别时由烟站说了算。
“烟站的工作人员给村民的烟叶定了级,装满车后就直接送到市烟草公司仓库或烟厂。然后会再次验级,如果拿过去被降了级,损失就由烟站承担。所以,烟站在收烟时有时会将村民的烟叶降低等级。”该知情人士说。
知情人士还透露,烟叶属于农特产品,需要缴纳烟叶农业特产税。在烟叶的收购环节,国家规定,20%的烟叶农业特产税直接转归地方财政。该知情人士说:“由于种植烟叶的乡很少有企业,乡里的开支绝大部分来自烟叶税收。每年县政府所收的烟叶农特税,会根据各地情况,按一定的比例下拨。这些钱,可能就是政府给村里发放的每亩20元补助款的来源。”
记者从《2010年嵩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发现,该县烟叶种植面积达4.15万亩,完成烟叶收购772万斤,实现烟草税收970万元。
对于已经毁掉的麦田,村民们的愿望很简单。“我们也不要赔偿,只想以后能够按我们自己的意愿种庄稼。”一位村民抽着烟说。
然而,3月24日下午,陶庄村一位村民再次向记者反映:“中午,村干部来到我家,说如果今年我家不种烟,就取消我爸的低保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