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民生热线

江苏江阴:民生为本演绎幸福奇迹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3-28

    “十一五”对于江苏省江阴市来说,是一个幸福奇迹诞生的五年。

    以人民幸福评估发展。五年来,每一件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工程都紧扣着“五民五好”的幸福主题,充分就业、富民工程、社会保障、全民体检、全民健身网络覆盖、经济适用房建设大力推进……一个个最具影响力的民生实事工程,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关于幸福的美丽画卷。

    幸福关键词好工作、好收入

    【幸福回眸】大力实施充分就业计划,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3.98万个。城保扩面广覆盖,历次被征地农民并轨城保。慈善基金突破10亿元,创全国县(市)之最,社会救助、养老服务体系覆盖城乡,建成478家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有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民户均增收8113元。

    对于刘云龙来说,工作是支撑起家庭的支柱。刘云龙曾是一名下岗职工,在他还处于失去工作的茫然中时,市总工会及时伸出了援手。通过工会职介,刘云龙成了一名银行保安。他说:“多亏有了市委、市政府的关怀,现在的工作不仅待遇较好,还为我交纳社保。”

    工作是民生的根本,也是幸福生活的经济基础。过去五年来,江阴市大力实施充分就业计划,努力在增加就业创业机会中实现充分就业。五年来,全市各行政村均已设立劳动保障工作站,建立起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全市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3.98万个,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11.98万人,其中解决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901人,农村劳动力就业6.85万人;扶持自主创业3862人,带动就业22876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农村调查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

    平均数不等于大多数,大多数人的幸福才是真幸福。过去的五年,江阴一直在为大多数人的幸福努力着。全市加快城保扩面广覆盖,历次被征地农民并轨城保工程。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以企业职工社会保险“五险”为主体,新农保、新农合等为补充的社会保障新体系,全市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共170万人次,比“十五”期末增加98.2万人次,新型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100%,城乡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98.8%。从2010年7月起,江阴市还全面推进了历次被征地和被征地农民并轨城保工作,16.2万被征地农民就业年龄段人员完成并轨。

    过去的五年里,江阴市还引导全社会力量关注弱势群体,致力于这一人群的幸福感的提升。“十一五”期间,大力推进慈善公益事业发展,市镇两级募集慈善基金突破10亿元,创全国县(市)之最,累计救助困难群众40438人,发放慈善资金2.14亿元。全市建立健全配套补充最低生活保障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办法,形成了以临时救助、慈善互助、医疗补助、教育扶助、住房帮助、灾害资助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救助体系。此外,养老服务体系也在这一期间覆盖城乡。

    2009年8月18日,作为全市首家村级富民物业合作社的一名股东,蔡和度拿出了1万元积蓄入股。“入股后,我们家庭也多了一份收入,每年年底就能按股分红了。”和他一样,当天,有85位新沟村民喜领股权证,不仅可以从合作社得到长期稳定的保底收益,还能够拿到分红,获得经营性收益。

    经济增长不等于百姓增收,富民才是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民生实事工程,“十一五”期间,全市已建成478家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农民户均增收8113元。同时,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市、镇(街道)切实抓好经济财力相对薄弱行政村和困难户的脱贫转化工作,消除了村级有效收入在5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各级党员干部共帮扶困难户9197户,受益群众2.7万人以上。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江阴日报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