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民生热线

江苏江阴:民生为本演绎幸福奇迹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3-28

    幸福关键词好环境

    【幸福回眸】建成2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改造提升53个老住宅小区居住品质。建立环卫管理、控源截污和规范排水行为城乡一体体系,整治971个自然村庄,直接惠及39.2万农村人口。开通“12345”民生热线,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造信息化“智慧江阴”。

    宋明楷和妻子都是企业内退职工,由于收入较低,一家三口人挤在不到40平方米的小屋里。2006年,老宋幸运地成为了江阴市第一批享受经济适用房的住户,他用不到商品房1/3的价格购买到了一套经济适用房。“真的没想到,我一个内退职工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这要感谢好政策啊!”

    居者有其屋,这是幸福的基本标准之一。在过去的五年里,江阴市还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在了一部分生活居住条件较差的百姓身上,致力于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十一五”期间,江阴建立了以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限价商品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对各类社会弱势群体实施梯度保障:建成两期经济适用住房25万平方米,缓解2380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新建、收购廉租住房2.7万平方米,保障了617户低保和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此外,江阴市还对53个老住宅小区实施了拓宽道路、调整绿化种植等整治改造工程,改造总面积达323.6万平方米,近5万户、20.8万人受益。同时还对241幢、10.6万平方米的平屋顶实施平改坡,解决了屋面渗漏、保温隔热的问题,老小区环境面貌、内部秩序、功能设施都有了明显改善。

    当然,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居住环境只是小环境,对于全市来说,只有全市的生态环境改善提升了,才能确保小环境的长治久安。因此,在“十一五”期间,江阴市建立了环卫管理、控源截污和规范排水行为城乡一体体系。目前,全市平均日处理生活垃圾量达到1200吨,无害化处理率持续保持100%,全市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覆盖面达到100%。建成了全市首座垃圾渗滤液处理厂,渗滤液实现达标排放。压缩式生活垃圾中转站从2007年的14座增加到29座。至2010年末,全市建成污水管网1600公里,全面完成921个排水达标区创建任务,完成196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从2006年起,江阴市还启动了自然村整治整理工程,整治自然村庄971个,直接惠及农村人口12万多户、39.2万人,整治自然村覆盖率超过30%。

    在硬环境不断提升改善的同时,江阴的软环境也在与时俱进。为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造信息化“智慧江阴”,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去年2月1日,江阴市开通了“12345”民生热线——江阴市公共服务呼叫中心。中心整合了30多个公共服务热线电话,把122个党、政、群机关和水、电、气等公益部门纳入联动体系,通过电话、网络等渠道广泛受理群众的咨询、投诉、求助、举报和建议。两年来,公共服务呼叫中心累计受理群众诉求105670件,群众满意率达到97.6%,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

    幸福关键词好身体、好心情

    【幸福回眸】率先在全省建立全民健康档案,免费为群众健康体检158万人次。各镇建成首批省体育强镇,全市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3.28平方米。实施放心食品工程,“政府放心早餐”遍及城乡。

    在江阴市第二轮农民免费健康体检中,南闸街道龙运村的耿惠娣在村里的社区医疗服务站免费体检时,被查出患上了胆结石。在医生的建议下,耿惠娣到医院进行了复查和专业治疗,随后医院还为其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定期有医生跟踪服务。“平时根本舍不得花钱去体检,也没有这种意识。”耿惠娣表示,得益于政府为农保农民免费体检的政策,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心里有了数”。

    没有好身体,所有的幸福都是空中楼阁。过去的五年里,江阴市极为关注市民的身体健康,一方面率先在全省建立全民健康档案,免费为群众健康体检,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全力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增强国民体质,从根本上确保市民身体健康。

    “十一五”期间,江阴市形成了以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片区医院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此外,为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从去年1月起,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药品统一配供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价格平均降幅达43%,门急诊均次费用同比下降29.2%。在此基础上,江阴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新农合定期免费体检制度,在全省同类城市率先建立全民健康档案。组织开展三轮新农合参合群众免费健康体检,共体检158万人次,并根据体检情况建立完善健康档案,组织开展预防保健和健康干预活动,城乡居民的健康素质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12岁。

    过去的五年,江阴还加快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各镇建成首批省体育强镇,全市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3.28平方米。目前,各镇(街道)都建成游泳池、400米塑胶田径场、2000平方米全民健身活动中心,50%的镇(街道)拥有体育馆;实现村(社区)健身路径全覆盖,村村有篮球场,50%的行政村建有灯光球场。

    食品卫生是事关百姓身体健康的大事。“十一五”期间,江阴大力实施放心食品工程,“政府放心早餐”遍及城乡。五年来,江阴市以放心豆制品和放心肉为突破口,努力打造放心食品工程,营造“绿色、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组建现代豆制品企业和年产30万头生猪产业合作联社,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豆制品”和“放心肉”。全市还积极开展“政府放心早餐”建设,建成8000平方米的早餐主食加工配送中心。至2010年,全市“放心早餐”供应点达172个,遍及全市城乡,其中150个为全封闭亭。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江阴日报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