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云良: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3-31
|
其二,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水不仅是宝贵的水资源,而且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加强对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解决沿海和西部苦咸水地区淡水危机和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之一。海水淡化,是开发新水源、解决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
其三,海洋运输是我们对外运输的生命线。在世界上各种方式的运输中,海上运输起着主导作用,我们国家对外的物流运输的90%是靠海运。海洋为此提供了无数条不用维修的“天然铁路”。不仅洲际间往来大多依赖于船舶,而且近岸海洋在运输上也功不可没。海上运输成本低、运量大。
其四,海洋是陆地资源的接续地,我们现在陆地上的石油、煤炭及其他的有色金属的储量、产量和开采量越来越少,我们人类要发展,到哪里去找资源呢?现在我们有些地方(企业)到国外去找,我认为我们更重要的是走向海洋,向蓝色国土去开发我们所需要的资源。这样就可以保证资源的可持续性及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最重要的是现在国外也对自己本国的资源采取了政策保护,对外加价等。我们进口铁矿石,外国的大公司都垄断了价格,他们也有资源保护,同时,我们运输过来,再加工出来,成本那么高,我们的下游企业也不能承受。所以,海洋有石油资源、煤炭资源、可燃冰、热资源,海上的潮汐能、风能、海边(滩涂)的太阳能。它的开发能解决我们陆上资源储量、产量的不断降低的现实状况。比如说我们的渤海湾的石油,我们龙口那个地方的海底煤炭资源经探明的储量就有9亿多吨,黄金储量在莱州湾海底就有100多吨,我们的海上风能资源有8000多万千瓦,我们还可以围着滩涂搞搞太阳能、风能这些清洁型能源。
其五,海洋可以解决我们陆上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现在,国家提出了要守住18亿亩土地的红线,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加快城市化的发展,公路、铁路、机场和民生建设用地都是刚性增加。土地从哪里来?我们要奔向月球去,上外星球去?恐怕是300年,500年也达不到。我看还是要向海洋要土地。如日本,它的好多地方都是围海造出来的。日本上个世纪围海造了2000多平方公里。我们上海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有好多地都是围海造出来的。
另外,海洋是最大的净化器,是我们重要的食物来源地等等,在这不一一列举。
记者:费主任,任何一个区域的经济开发,都会面临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成正比这样一个现状, 针对这一问题,大家都会有顾虑,我们在开发海洋的同时如何有效地保护海洋环境?
费云良:海洋是气候和环境的重要调剂器,可以消化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据专家们测算,我们人类造成的污染35%左右是由海洋吸收的。黄土地能吸收13%—15%左右,而海洋能吸收35% 左右,剩下的那些还留在空气中,就是说,海洋是污染空气的净化器。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积有5.1亿平方公里,海洋的面积占70.8%,接近71%,即3.6亿平方公里。所以我们的陆地只相当于海洋中的一个岛屿而已,看看世界地图就看出来了,它本身就是环境的净化器。
当然我们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过程当中,我们在生产生活中肯定也会对海洋造成一定的污染。国务院在批复的《规划》当中就明确了一条原则,就是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优先地位上来抓。所以,我们提出来,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对海洋,我们要严格地按照我们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来要求自己,哪些是可以优先开发,哪些是要重点开发,哪些是重点保护开发,哪些地方是禁止开发,规划当中都有明确的定位。
其三,海洋运输是我们对外运输的生命线。在世界上各种方式的运输中,海上运输起着主导作用,我们国家对外的物流运输的90%是靠海运。海洋为此提供了无数条不用维修的“天然铁路”。不仅洲际间往来大多依赖于船舶,而且近岸海洋在运输上也功不可没。海上运输成本低、运量大。
其四,海洋是陆地资源的接续地,我们现在陆地上的石油、煤炭及其他的有色金属的储量、产量和开采量越来越少,我们人类要发展,到哪里去找资源呢?现在我们有些地方(企业)到国外去找,我认为我们更重要的是走向海洋,向蓝色国土去开发我们所需要的资源。这样就可以保证资源的可持续性及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最重要的是现在国外也对自己本国的资源采取了政策保护,对外加价等。我们进口铁矿石,外国的大公司都垄断了价格,他们也有资源保护,同时,我们运输过来,再加工出来,成本那么高,我们的下游企业也不能承受。所以,海洋有石油资源、煤炭资源、可燃冰、热资源,海上的潮汐能、风能、海边(滩涂)的太阳能。它的开发能解决我们陆上资源储量、产量的不断降低的现实状况。比如说我们的渤海湾的石油,我们龙口那个地方的海底煤炭资源经探明的储量就有9亿多吨,黄金储量在莱州湾海底就有100多吨,我们的海上风能资源有8000多万千瓦,我们还可以围着滩涂搞搞太阳能、风能这些清洁型能源。
其五,海洋可以解决我们陆上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现在,国家提出了要守住18亿亩土地的红线,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加快城市化的发展,公路、铁路、机场和民生建设用地都是刚性增加。土地从哪里来?我们要奔向月球去,上外星球去?恐怕是300年,500年也达不到。我看还是要向海洋要土地。如日本,它的好多地方都是围海造出来的。日本上个世纪围海造了2000多平方公里。我们上海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有好多地都是围海造出来的。
另外,海洋是最大的净化器,是我们重要的食物来源地等等,在这不一一列举。
记者:费主任,任何一个区域的经济开发,都会面临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成正比这样一个现状, 针对这一问题,大家都会有顾虑,我们在开发海洋的同时如何有效地保护海洋环境?
费云良:海洋是气候和环境的重要调剂器,可以消化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据专家们测算,我们人类造成的污染35%左右是由海洋吸收的。黄土地能吸收13%—15%左右,而海洋能吸收35% 左右,剩下的那些还留在空气中,就是说,海洋是污染空气的净化器。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积有5.1亿平方公里,海洋的面积占70.8%,接近71%,即3.6亿平方公里。所以我们的陆地只相当于海洋中的一个岛屿而已,看看世界地图就看出来了,它本身就是环境的净化器。
当然我们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过程当中,我们在生产生活中肯定也会对海洋造成一定的污染。国务院在批复的《规划》当中就明确了一条原则,就是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优先地位上来抓。所以,我们提出来,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对海洋,我们要严格地按照我们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来要求自己,哪些是可以优先开发,哪些是要重点开发,哪些是重点保护开发,哪些地方是禁止开发,规划当中都有明确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