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金权:到偏远农村执教23年 资助学生达10万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3-31
|
资料图
23前,他原本可以留在全国闻名的黄冈中学任教,却在一年后主动选择了大别山腹地、当地最偏远的农村普通高中;他自身家庭贫困,原本需要的是他人的帮助,却将大半工资用来资助学生,累计资助金额多达10万元;他面对的是成绩中下的山里孩子,却像老农对待庄稼一样,精心地培土、施肥、浇水、除虫,“会说话、会听话、会写字、会阅读、会考试”的大语文教育,为山里孩子点亮一盏成长的心灯。
有人问他:老汪,你在四中工作这么多年,头发白了,家里穷了,妻子疯了,小儿傻了,你这一生过得值吗?
他说:没什么值不值的,我是教师,必须恪守教师的本分。
他是湖北省蕲春四中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汪金权,也是被誉为“大别山师魂”的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作为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生,他昔日的同学似乎都比他“混得好”,有的当了校长,有的当了处长,但他们却感叹“老汪是最幸福的人”。
培桃育李,静待花开
每次上课的头5分钟,汪金权从不急着讲课本,而是将其交给学生自由演讲。最初,很多学生不是照本宣科,就是低头自语,说的也是方言土话。慢慢地,多数人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监督讲普通话。一段时间后,这5分钟往往变成一场全班大讨论,甚至是一堂激烈的辩论课。
根据山里孩子特点,他从励志教育和能力培养入手,把“会说话、会听话、会写字、会阅读、会作文、会考试”设置为课堂的“六大教学目标”。
学生喜欢他的课,不只因为这五六分钟。汪金权给自己定了“四不原则”:给学生以尊严,从不点名批评学生;用好用足45分钟,上课从不拖堂;当堂作业当堂完成,从不课外增添学生负担;让学生趁热打铁练笔,批改作文从不过夜。
他的学生大多家庭贫困,不像城里孩子买得起各种各样的辅导书,他花时间从不同的辅导书中精选出适合的试题,用钢板刻印出来,免费发给学生。
他要求自己对每一届学生都有新的教案,同一篇课文每一届的学生都要听到不同的内容。他还要求学生在高中三年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0万字,要求学生每天临帖练字一页纸。
几年下来,他教过的学生,先后有1200多篇作品在《语文报》、《中国校园文学》等报刊上发表,多人获得全国、全省中学生作文大赛奖。一批学生能写一手漂亮的规范汉字。
汪金权说:“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老师只是学生成长过程的一个过客。老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心、爱心、耐心、细心和恒心,才能影响学生一生。”而他自己宁愿做一个“静待花开”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