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县域观察

透视成都“最彻底”户籍改革--农民身份大转变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4-02

    “农民”是职业而不再是身份——透视成都“最彻底”户籍改革

    新华网成都4月2日专电(记者陈健)四川成都的户籍改革近来引发广泛关注。自4月1日起,成都市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并轨,进城务工人员长期以来不能与城镇职工享受平等社会保险待遇的情况,在成都从此成为历史。这是成都“最彻底”户籍改革方案的重要措施之一。这些户籍改革措施究竟会带来哪些变化?

    进城务工人员与城镇职工社保“平权”

    从4月1日起,成都市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并轨。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小江介绍,成都市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是以前专门为进城务工人员量身定做的。这虽解决了广大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但相关待遇低于城镇职工。

    张小江说:“此前,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已经实现住院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与城镇职工同等待遇;今后,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待遇也与城镇职工一致。成都不再区分农民和城镇居民,也不再有‘农民工’这个称呼,全域成都城乡劳动者同等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去年11月,成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意见》,提出彻底破除城乡居民身份差异,推进户籍、居住一元化管理,充分保障城乡居民平等享受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

    我国于1958年颁布《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整套户籍管理制度,并由此产生了与户籍相关的“居住”和“暂住”等概念。然而,这一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户籍制度带有明显的“城乡二元分割”特征,事实上造成城乡之间、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之间在教育、医疗、社保、卫生等诸多方面的不平等。

    成都市委统筹委副主任秦代红说:“成都此次户籍改革,破除了长期附着在户籍上的城乡权利不平等,实现了统一户籍背景下享有平等的教育、住房、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并且明确提出了实现城乡居民自由迁徙的具体路径。”

    统筹城乡实践使户籍改革“水到渠成”

    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形容成都户籍改革方案的出台,是多年的统筹城乡实践使之“水到渠成”。在统筹城乡思路的引领下,成都市从教育、就业、医疗和社会保障几大领域“破冰”,促进农村居民享有和城镇居民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秦代红介绍,为了补齐城乡教育差,成都3年投入9个亿,建了410所标准化学校。同时,从软件投入上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实行名校集团化,带动近远郊区(市)县的学校共同发展。又如,成都建立了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非城镇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制度;率先在全国将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属高校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合为一体,实现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

    葛红林认为,现在农村人多地少、分散承包,导致现代农业难以发展,生活水平难以提升。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解放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鼓励和支持他们向城镇迁徙,使农业更大程度地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留守农村群众的生活大幅改善。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新华网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