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郸城县探索建立农村工作新模式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4-07
|
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 前言:为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探索农村工作的新模式,解决当前农村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通过建立“四支工作队伍”、创新“六个一”工作方法、明确“六项工作职责”等方式,真心为民办实事,明确了工作定位,转变了工作作风,促进了稳定发展。近日,省委政研室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报告摘登如下。
卢展工书记多次指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说到底都要靠基层来落实,最后落到基层才能算落实,我们要更多地着眼基层、依靠基层、着力基层、服务基层,把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做得更好。如何把卢书记的要求落到实处,最近我们发现,去年6月以来,郸城县针对税费改革以来农村出现的乡镇干部角色定位模糊、工作作风不实、基层服务缺位等新情况、新问题,结合2010年周口市纪委出台的《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农村工作新模式,在全县开展了“转变作风、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活动,通过“四支队伍”联动、 创新“六个一”工作方法、明确“六项工作职责”,有效地转变了干部作风,促进了社会大局稳定,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2010年,全县上访量下降33%,下降幅度居周口市首位;工业实现利税增长35.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4.7%,增幅均居周口市第一。
一、建立“四支工作队伍”,明确服务群众主体
基层工作较为具体,明确活动主体、解决由谁做的问题是工作开展的前提。郸城县结合全县干部队伍现状和基层工作需要,确立了以乡镇干部、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部分机关干部和科教文卫技术专业人员“四支队伍”为主体,在全县开展了乡镇干部驻村、科级以上干部联系村、选派机关干部到乡村任职、科教文卫技术专业人员“四下乡”活动。一是开展乡镇干部驻村。全县抽调523名乡镇干部,驻进523个行政村,一住三年,建立乡镇干部长效工作机制,明确要求驻村干部真正扎下根来。二是实行科级以上干部联系村。县直机关科级以上干部每人联系一个行政村,建立县直机关与乡村联系制度。三是选派机关干部到乡村任职。结合每个乡镇的实际和个人业务情况,在县直机关选派100名机关干部到基层任职。四是开展科教文卫技术专业人员“四下乡”。全县抽调300人的专业人员,定期开展 “送科技、送教育、送医疗、送文化”下乡活动。通过实行“四支队伍”联动,形成各路大军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生动局面。
二、创新“六个一”工作方法,打造服务群众载体
基层工作头绪较多,选准科学的方法、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是干好工作的关键。郸城县在实践中创新性地提出了“六个一”工作方法,为工作开展找到了抓手。一是骑一辆自行车。无论是驻村干部还是联系村干部,但凡入村都由坐车变为骑车,车前贴上“便民服务直通车”标牌,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二是发放一张联系卡。每位工作队员把自己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以及便民服务承诺内容印在卡片上,发放到群众手中,群众有事咨询或求助时,只需拨打一个电话,驻村干部便能及时赶到。目前,全县“四支工作队伍”共发放便民联系卡29.8万多张。三是吃上一顿家常饭。工作队员坚持每星期至少驻村三天,每天与村民同吃一次饭,通过吃饭了解情况,增进感情。每餐5元或10元,当场付费,费用由县财政给予补贴。四是悬挂一幅公示牌。公示牌除联系卡的内容外,还印有驻村干部的照片,悬挂在每个村村头或村里醒目位置,便于群众联系。目前,全县制作悬挂公示牌1867块。五是建立一套民情台账。民情台账在入户走访基础上建立,实行分类造册、动态管理,内容包括每户家庭成员、经济状况、邻里关系和有无需要帮助的事宜等信息。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共建民情台账26万户,占全县总户数的74.3%。六是记好一本民情日记。民情日记本主要记录每天工作开展情况,工作队员把每天发现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全部记录在案。据统计,截至2月底全县工作队员共撰写民情日记1000多本、3.1万多篇。“六个一”工作方法的实施,给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赋予了新内涵,使干部联系基层、服务群众的内容更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