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堪忧 一半学生吃不到热午饭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4-11
|
吃上了热腾腾的午饭,小女孩乐在心里。 (图片来源:大河报)
核心提示
昨天中午,位于国家级贫困县河南省鲁山县西北部的观音寺乡桐树庄小学热闹异常,150名在校学生吃到了他们入学以来的第一顿免费午餐,接下来的一个月内,他们还能继续享用。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日前发布的国内贫困地区学生营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西部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摄入严重不足,受调查的1400多个农村孩子中,12%发育迟缓,72%上课期间有饥饿感,学校男女寄宿生体重分别比全国农村学生平均水平低10公斤和7公斤,身高低11厘米和9厘米。这一调查结果被媒体披露后引发舆论关注,许多网友呼吁关注山区小学生的午餐难题。
4月1日,由国内几十家主流媒体和众多网友发起的“贫困山区小学生免费午餐计划”正式实施,贵州黔西县沙坝小学成为第一个试点,桐树庄小学是河南省的第一个试点。
【现场】
150个孩子在校吃上免费午餐
花费现场公示,共计360.3元,每个孩子合不足3元
昨天中午,位于鲁山县西北部的观音寺乡桐树庄小学如期迎来了下课铃声,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们并未蜂拥跑出校门,而是在操场上排起了长队。在那里,老师及热心的学生家长已经备好了热腾腾的米饭和紫菜蛋花汤。
学前班的张子奇拿着新发的不锈钢小碗等着吃午餐,他态度坚决地告诉来接他的家长:“等我吃完免费午餐再回去吃桌(吃酒席)。”
按照年级从低到高的顺序,150名学生很快领到了午饭。学前班的学生一字排开坐在教室前的台阶上,一边往嘴里扒米饭一边四处张望,他们对这顿免费午餐感到新奇。而高年级学生,有的在教室内享用,有的则聚在外面边吃边聊:“比俺奶做的玉米糁好吃多了,你看我碗里这块肉多大。”
因为是第一顿免费午餐,加上好多学生早上均没吃饭,所以一碗米饭让孩子们无法填饱肚子。老师们在一旁边看着,让个子大的高年级男生先过来打第二碗米饭,对低年级的学生,则是劝他们“少吃点,别撑着了”。
午餐持续的时间很短,孩子们吃饱喝足后,老师们开始教他们如何刷碗,如何存放自己的碗筷,然后才与前来采访的记者一起吃剩余的饭菜。
一块小黑板上,一位老师用粉笔算了这顿午餐的所有费用:大米25公斤,105元;猪肉12.3市斤,135.3元;青菜50元;油1公斤,10元;煤,50元;作料,10元,共计360.3元,每个孩子合不足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