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漠河县党建工作纪实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4-13
|
在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版图上,有一座小城翩然落于金鸡之冠;在激情飞扬的龙江大地上,有一颗明珠镶嵌在天鹅之首;在巍巍八万里兴安岭上,有一条青龙盘亘于林海之巅,这就是神州北极、龙江源头、GDP占全区四分之一以上的兴安骄子——黑龙江漠河!
从远古人迹罕至的高寒禁区到如今人流如织的投资热土,从过去野矿遍布的黄金之路到现在生态和谐的绿海之都,从昨天开发初期的激情岁月到今日华丽转型的高速时代,涅槃后的漠河在创业与转型过程中,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完美超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国家级卫生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单位、全国林业系统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平安县、全省安全生产十佳企业、连续五届省级双拥模范县……这一串串耀眼的光环背后,稳如磐石的是一个个战斗堡垒,傲立飘扬的是一面面鲜红党旗,在漠河县委的坚强领导下,37个直属基层党组织、168个支部,2453名党员,在发展县域经济、进军全省“十强县”的征途上奋勇直前,晋位赶超的号角、跨跃前进的步伐如激越的音符,奏响了漠河县党的建设最强音!
固本——唱响生态“主打歌”
漠河县与西林吉林业局属政企合一体制,区域面积18233平方公里,林业经营总面积73.2万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90.6%,每立方厘米空气含负氧离子6万个,是全国少有的“森林氧吧”。
“漠河的优势在生态、潜力在生态、希望在生态。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不会享受到国家一系列惠林政策,也失去了持续发展的根基”。这是漠河县委常委会议经过认真讨论,达成的一致同识。
进入“十一五”以来,漠河县不断加强森林资源的管护培育力度,推行营林工程化管理,全县累计完成天然林抚育任务1196公顷、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工程18200公顷、森林经营试点工程6149.8公顷,率先开创了全国森林经营抚育标准。森林防火累计投入2545万元,配齐配强了防火设备和队伍,林火预测和扑救能力达到了全省先进水平。在各防火责任区包片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连续23年实现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深入开展造林绿化活动,植树57.6万株,村屯绿化9623亩,人均占有绿地较“十五”期末提高20%以上。实施以煤代木工程,启动殡葬改革,全面停止砂金开采,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制度,有效减少了资源非经营性消耗。“十一五”期间,累计调减木材产量122万立方米,有林地蓄积增加22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的较高水平。
强基——开辟经济“主战场”
怎样实现由“独木支撑”到“多轮驱动”的产业升级?这是漠河党政一班人多年来着重解决的头号课题。县委、县政府以构筑区域特色产业体系为重点,全面加快经济转型步伐,重点发展“生态旅游、林产工业、矿产开发、对俄贸易”四大产业,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末的29.1:15.2:55.7调整到2010年的26.7:29.5:43.8,产业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由2006年的第28位跃升至2009年的第17位,成为全省晋位幅度最大的县份……
让漠河“火”起来,让北极“热”起来。围绕这一理念,县委把生态旅游业作为立县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举全县之力发展生态旅游。“十一五”期间,旅游业累计投入资金达11.9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0.9倍,先后完成了35个景点建设,初步形成了县城、北极村、观音山三大旅游景区和5条精品线路。通过成功举办生态文明高层论坛、低碳经济论坛、北极光节、冰雪汽车越野赛、冰雪文化节和首届冬至节等一系列节会赛事活动,神州北极旅游度假区迅速升温。曾经荒凉的冻土带成了让海内外游客找北、找冷、找自然的神驰之所。五年来,接待游客达153.58万人,实现收入11.98亿元,游客数量、旅游收入年均增长56.2%、68.1%;2010年,累计接待游客65.18万人次,实现收入5.41亿元,分别是“十五”期末的9.3倍、13.4倍,拉动第三产业增长8.6个百分点。
一花独放红一点,万紫千红春满园。进入“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从林产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出发,重点扶持宜家木业、昊晟木业、北极木业做大做强,形成了以木制别墅、实木门窗、集成材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神州北极”品牌系列产品。宜家木业公司生产的木制别墅、集成材木梁供不应求,在首届林博会上分别荣获特别金奖和金奖。2010年林产工业完成产值38220万元,同比增长17.3%,是“十五”期末的2.2倍。扶持古莲河、红远、宏伟等大中型煤炭企业扩储增产,年增加产量300万吨以上,新发现矿化带23个、矿化体57条,绿色矿业发展前景广阔。2010年矿产开发业实现产值10.5亿元,同比增长35.3%,是“十五”期末的10.3倍。在发展对俄经贸合作上,县委专门成立外事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协调省地积极拓展对俄合作空间。县委书记计斌亲自率领政府相关部门三赴俄罗斯,主动与俄方各个层面加强沟通和接触,加强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交流、在推动口岸重新开关和实现通关常态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随着中俄原油管道的建成运营,以及漠河至加林达口岸建设项目、洛古河大桥建设项目和阿玛扎尔纸浆一体化项目的有序推进,对俄经贸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大。“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外经贸额3414万美元,年均增长 21.4%,外贸额始终列居全地区首位。
经济要发展,项目是关键。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实行五大班子成员包项目责任制,努力形成“党员领导干部牵头、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十一五”期间,累计争取国家投资5.3亿元,国投项目173个。漠河机场建设项目开创了我国航空史上在冻土带上建机场的先河,是全省建设周期最短的支线机场。漠洛口岸公路完工,古洛铁路一期工程完成工程量的66%,漠北高等级公路完成投资64.5%;棚户区改造一期、集中供热、廿五站村整村改造、县老人福利中心等一批民生项目相继交付使用。工业园区、金马饭店、沿湖城地产开发一期工程等一系列产业项目全面完成。在产业项目的积极拉动下,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03919万元,同比增长24.5%。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金马集团、北京农业集团和金福艺农等全国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漠河,五年共引进招商项目66个,到位资金23.3亿元,年均增长61.0%,招商引资额连续四年居全区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