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基层党建

黑龙江漠河县党建工作纪实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4-13

    拓源——弘扬文化“主旋律”

    “小城不大,秀美如画;人口不多,文明好客”。这是上级领导、中外游人、投资客商对漠河作出的一致评价。

    而获得这样的好口碑归功于漠河县委、县政府的远见卓识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近年来,县委先后实施了“洁净工程、素质工程、文化工程、楼院工程、绿化工程”,年年有侧重,年年有新意。在文明创建上,全面启动了“三优”文明城市创建工程,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扎实推进文明示范工程,相继开展了“五在农家”、“和谐家庭”、“文明之星评比”、“学礼仪、讲文明、树新风”全民文明礼仪教育培训系列活动,在全县形成了共建氛围。在城镇建设上,突出“绿、洁、美、洋”特色,对县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使城镇建设体现了鲜明的欧式建筑风格和时代气息。累计完成宣传文化中心、疾病控制中心、“五六”火灾纪念馆、综合社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0多个,对县址52个小区进行了“一街一品,一路一品”的绿化,新建6处绿化广场,并对沿街建筑和主次街道进行了实施了亮化工程,华灯初上,边陲小镇流光溢彩、独具魅力,城市品位不断得到提高。。在外宣工作上,建成了中国北极文学创作基地,人大、政协、宣传部门编辑出版外宣图书7套22册,进一步彰显了神州北极独特的人文魅力和文化底蕴。通过广泛开展了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北方少数民族歌舞服饰展演,参加《城市之间》国内、国际版比赛,组织漠河女子管乐团参加了上海世博会等一系列国内重大活动,提高了漠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塑魂——铸造党建“主力军”

    “这里离北京这么远,没想到这里的干部群众精神面貌这么好,没想到党的基层组织的基础这么好,没想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搞得这么扎实!”这“三个没想到”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央巡视组在检查漠河县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后留下的评价。

    每一个载体都是工作提升平台,每一次活动都是群众满意工程。漠河县委一班人注重党建载体创新,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以党员岗上管单位,岗下服务社会为内容的“党员双项岗位责任区”活动,让党员先锋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双岗”活动也成为漠河党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大兴安岭地区全面推广。全县37个基层党组织全部参与岗下责任区服务活动,已建立岗下服务区1406个,1281名党员与8275户居民结成服务对子,累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7200余件次。2010年,以晋位赶超为主题的“提档升级年”活动全面展开,县委建立健全了责任落实、跟踪推进、督办反馈和绩效考核等工作机制,各项提升目标得到提前实现,进军全省“十强县”的基础更加牢固。在“内争排头,外创一流”的伟大实践中,各级党组织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

    同时,漠河党委一班人把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的突破口,深入开展了以争创“环境型、经济型、稳定型、党建型”为主要内容的“四型书记”创建活动,探索出了一条政企合一体制下基层书记如何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2010年10月,北极村圣诞村建设项目进入攻坚阶段,如果不能按期完工,不仅全县整个前期准备工作将付之流,还会在国际上造成不利影响。承担圣诞村项目一期工程建设任务宜家公司、昊晟公司、筑路队、造林公司、景区管委会五家单位的党组织书记主动请缨,带领65名党员和300多名工程建设者打响了冬季施工战役。他们连续奋战66个日日夜夜,克服零下40多度的严寒,在条件艰苦、施工期紧等不利情况下,如期完成了工程进度,改写了大兴安岭漫长冬季不能施工的建设史。副省长孙尧说:冰雪旅游,寒冬施工,漠河率先在全省破题,走在了其他县市前列。

    暖心——打赢民生“主动仗”

    漠河地处中国最北,气候寒冷,条件艰苦。让艰苦环境下的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让职工群众活得更有尊严,这是漠河党政一班人时刻牵挂的“心事”。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小财政、大民生”的执政理念,“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10.8亿元用于发展社会事业,职工群众住房、教育、就业、医疗、环境等各方面的条件得以大力改善,和谐幸福指数大幅攀升。

    在提高职工收入方面,县委、县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高标准兑现了公务员工资及相关待遇,人均月增资1200元,兑现标准高于大兴安岭其它县区;在教育和医疗机构中实行绩效工资制度,人均年增资2000元;通过扩大干部职工年终奖金标准和范围,提高生产一线职工劳动定额等方式,千方百计增加职工收入。2010年,全县职工平均工资达19998元,比2005年末增加了12630元,是“十五”期末的近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562元和10132元,分别是“十五”末期的1.8倍和2.7倍。在增加就业方面,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发展旅游产业、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等多项措施,为职工群众开辟了就业新途径。全县开发公益性岗位228个,新增就业497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1.5%左右,始终保持全省最低位。全区家庭致富工程实施以来,全县400多名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主动与2500户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提供致富项目,落实启动资金,开发就业岗位,实施包保帮扶,职工家庭年均实现增收3850元。一类上升为二类帮扶家庭、二类帮扶家庭上升为富裕家庭户数达2500户,晋升比率达100%。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在全省农村中率先推行了养老保险、老年人优待金、合作医疗三项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分别达到95%、99%;将842名“五七工”、“家属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农民参保缴费率位居全省第一。在发展社会事业方面,优先保证教育投入,“双高普九”工作高标准通过省政府复检验收,两所公办幼儿园被认定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晋级省级标准化学校,提前十年完成了省定目标。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入,“药品零加价”政策进一步扩大,差价补贴达192万元。“药品零加价”、基本诊疗设施进入乡镇卫生院等做法在全国创造了经验,区域卫生电子信息平台建设得到卫生部领导的高度赞扬。全县5个乡镇均建立了综合文化站,在全地区率先实现了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6个已通电行政村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漠河视察期间对乡镇文化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

    兴安松柏无穷碧,北极杜鹃别样红。在漠河这方热土上,鲜红的党旗在每一个地区、每一个领域高高飘扬,并将永远以其浓烈的主题色彩和磅礴的发展气势,引领着漠河人民大踏步走向跨跃之路、繁荣之路、和谐之路!(许崴)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