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县域经济

同江:美了渔业村 醉了赫家人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4-14

渔业村群众在制作鱼皮画

   抓调整,强优势,加快产业发展。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做“山”文章、做“水”文章、做“草”文章,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之路。目前,有13户赫哲族渔民种植木耳段搞起了木耳人工培育,年产值超百万元。有7户渔民变捕鱼为养鱼,利用现有的2100亩水面饲养鲤鱼、鲫鱼、鲢鱼,鱼年产量达120多吨。村民还各自发挥特长,养殖水貂1000余只、蓝狐660余只、蜜蜂800箱、野猪200余头,特色养殖户达78户。为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去年又投资300万元,对“修恩湖”的自然水域进行改造,解决湖水渗漏问题,对湖体进行修整,做到池底平坦、水源充足、能排能灌,可达到越冬功能,把“修恩湖”建成集繁育、养殖、观赏、放流为一体的鲟鳇鱼养殖基地,推动赫哲族实现从捕鱼到养鱼、从养鱼到放流的历史跨越。旅游业一直是渔业村的优势产业,在旅游业发展上,进一步加大对赫哲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宣传,使赫哲民族风情游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品牌。组织赫哲族群众赴云南、内蒙古等民族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考察当地的少数民族风情旅游,提高赫哲族群众办旅游的积极性。引导赫哲族渔民积极开发赫哲饮食、服饰、歌舞、体育等民俗文化项目,组织成立了赫哲族鱼皮服饰及手工艺品加工基地,把赫哲族传统工艺美术同特色产业结合起来,研发民族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促进了鱼皮衣制做、鱼皮工艺、鱼皮粘贴画、桦皮画、剪纸艺术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从事餐饮娱乐业的有30多家,加工和销售旅游工艺品的有10余家,经营游船和出租车业务的有10余家。2009年,全村以旅游产业为主的二三产业产值实现130多万元。

   抓项目,强基础,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多方争取资金570多万元,改造巷道20多条,铺设了红砖巷道15850延长米,建设白色路面5.6公里,修建环路排水沟涵2500延长米;安装了路灯,建设了休闲广场,建设两处垃圾处理场,制做40个卫生箱,目前全村道路白色路面达100%。全面开展旧区改造。争取投资建设了赫哲族新区,为赫哲族群众建设了89栋特色民居,同时不断加大渔业村旧区改造步伐,改造土草房110栋,统一更换和安装了水泥围栏15000延长米,安装铁艺门200个,统一修建厕所100个,目前村民住宅砖瓦化率达到100%。村委会还引进资金100万元,在赫哲族新区高标准建设别墅12栋,同时开展了“修思湖”钩场建设,建设了新区广场和农产品市场,改善了赫哲族群众的居住环境。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投资330多元,建设575平方米卫生院和1095平方米教学楼,渔业村学生上学全部实现了减免费,村里还每年还为考上大学的赫哲族学生每名补助2000元,对办丧事的村民补助500元,对困难户的教育、医疗也作出了相应的资金补助。积极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全村农民参合率达到了100%。目前,渔业村自来水、有线电视入户率已经达到100%,电脑、家庭轿车也已经进入了赫哲族家庭。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中国网县域经济频道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