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宜川300年古庙被村支书拆卖引起村民反对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4-14
|
石台寺古庙的前世今生
在石台寺村村民柳武生家,谈起该村的历史渊源,四、五位闻讯赶来的村民或蹲或坐,七嘴八舌地给记者讲了起来。
据71岁的原村支书倪永正讲,关于石台寺村的最早起源,并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但长久以来,村里却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就是此地先有寺,后有村。传说石台寺最早建于唐代,它是距此地15华里、建于唐代的黄龙县北寺山寺庙的配殿;而另一种说法则是北寺山寺庙直接从黄龙县迁了过来。由于这里地薄石厚,整个寺院几乎是建在一片石台之上,所以就改名叫石台寺了。而现存的石台寺古庙,是清朝重建的。这有观音庙顶梁上的一行文字为证:康熙15年(1676年)重建。以此推算,现存的这些古庙,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倪永正说,村里在清道光年间立有一块碑,碑上记载当时该村只有7户人家,全是来自邻近的韩城市的难民。这7户人家在这里经历了四、五代后,就不知去向了。现在村子里的老住户里,已经没有他们中的一家了,正可谓是世事变迁。
据倪永正、柳武生、赵正隆、王选、倪军锋等村民介绍,石台寺古庙群完整时,由观音殿、过殿、关公庙、娘娘庙、石佛洞等四、五个庙堂和一个戏楼组成。特别是石佛洞,不但建得最早,而且前面还有配殿,里面的壁画画的是《西游记》故事,人物栩栩如生,非常生动。后来,山体滑坡,石佛洞被埋,而配殿也毁于一旦。
如果说山体滑坡致石佛洞罹难是天灾的话,那么,石台寺古庙群被大规模破坏则是人祸。
据村民们讲,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村里为了搞活经济,就把关公庙给拆了,在原地建起了供销社;文革期间,为了大办教育,又把娘娘庙给拆了,在原地建起了好多间教室。没有被拆掉的观音殿和过殿,由于殿内的佛像和神像都被打砸一空,最后变成了学校的教室。至此,石台寺完全丧失了其宗教色彩,成为一所不折不扣的学校,并一直使用到2007年,才由于生源问题,最终关门罢学。
石台寺古庙现场目击
石台寺仅剩的三座古庙建筑,自2007年被学校抛荒以后,由于长久没有人清扫和打理,加上古庙建筑物常年被风吹、雨打、日晒,以及人为破坏,很快变得破旧不堪,岌岌可危。
4月9日,在村民们的陪同下,记者来到位于村中央、紧邻该村主干道的原古庙的过殿和戏楼前,只见这两座建筑物的顶部均已被人揭掉,只剩下一些粗壮的横梁,或枕在破败不堪的承重墙上,或横架在建筑物的上空,一片凄惨。在两座被破坏的建筑物内外,则是一片狼藉,残砖断瓦堆得到处都是。在两座没有被推倒的建筑物的承重墙上,记者看到,到处都是破败斑驳的墙壁、依稀可见的壁画以及曾经作为学校教室用的痕迹。在村民反映的被村支书王选民以6万元卖掉的三座古庙建筑物的现场,记者看到了这令人心痛的一幕。
穿过过殿,记者来到观音殿所处的位置——原古庙(学校)的中央位置。只见这里荒草满地,破败不堪,各个时期被破坏的石碑、石佛像、石质香炉,被随意地扔在乱石丛中。与过殿和戏楼的情状一样,整个后来被改为学校教室的原石台寺主殿——观音殿的顶部也已被人揭掉,地面上的残垣断瓦躺了一地。唯一不同的是,观音殿的正面,在清末或民国之初,被重新安装上去的那些朱红色窗户,还较完好地留在那里,显现出些许古色古香。
在观音殿的对面,是后来修建的几间教室。村民们说,这次三座建筑物上被拆除下来的各种文物木雕,目前都存放在这里。房门被打开后,记者看到,这些被卖掉、拆除下来准备运走的各种木雕及饰物,横七竖八地被搁置在房间地面上。而那些看上去比较珍贵的龙头、象头等木雕工艺品,虽经岁月剥蚀,失去了当初的华丽色彩,但其精湛的雕刻技艺,还是清晰可见。
率众拆庙的李振峰来自山西运城市闻喜县。据宜川县文物执法大队工作人员透露,李振峰称其家乡要建仿古一条街,需搜集些明清文物。
据西安一位从事古玩收藏的师傅介绍,现在市面上,一平方米清朝木雕,行价是5000元到6000元。如果品相完好价格至少翻番。如果是一套完整的木雕组合结构,如一个完整的龙雕则价值上百万元。
站在石台寺背依的小山上鸟瞰,只见已被破坏的原石台寺的三座古建筑物,隐现于村民房屋和废弃学校教室之间,由于缺乏管理和保护,古庙区原有的完整性早已不复存在,整个寺区(学校)正像周围那些早已被抛弃的古屋一样,风雨凋零,衰败而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