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瘦肉精”事件暴地方政府公信力有待提高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4-18
|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日前发布的“2011年第一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推荐榜”显示,在河南双汇“瘦肉精”事件中,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表现“严重失当,存在重大缺陷”。
此外,重庆万州辞退吃空饷官二代、江西鄱阳股长外逃两个事件,政府的应对也被认为“存在明显问题”;辽宁沈阳酒店春节大火、山东济宁成立“马上就办”办公室、河南天价过路费案、江苏响水化工厂爆炸谣言、甘肃古浪尘肺病事件等事件,政府应对“有待进一步加强”。只有江苏南京梧桐树事件中“政府应对总体较为得体”。
河南双汇“瘦肉精”事件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生猪,有毒猪肉部分流向河南双汇集团下属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震惊全国。4月12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透露,已将河南瘦肉精生产窝点、销售渠道乃至非法添加使用环节捣毁,共抓获犯罪嫌疑人96名。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王金丽:
河南官方的第一反应在时效性、层级上都可圈可点,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事件向良性方向发展,却未得到舆论认可。原因有二:一是长久以来,舆论对这种“事前高度近视”、“事后高度重视”的监管方式存在严重不满;二是质疑官方的处置避重就轻,只针对猪肉生产者,对无良企业以及相关失职渎职的监管人员则缺乏处罚力度。有了三聚氰胺死灰复燃的前车之鉴,舆论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敏感度更高,容忍度更低,这就要求官方在该事件应对中拿出更多的勇气。
面对如此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河南官方的第一应对却缺乏舆论迫切希望看到的勇气和魄力,不仅排查和问责中不温不火,在媒体舆论监督过程中屡有干预,甚至在排查瘦肉精期间爆出新丑闻,对地方政府的公信力造成严重伤害。这也直接导致了广大群众不信任此后官方给出的数据,以致最后连农业部给出的权威数据也遭到了网友广泛质疑。
双汇事件此后可能不会再出现更大波动,汹涌的舆论也将逐渐回落,但企业形象、政府公信力的重创在短期内很难恢复。它警示地方政府在舆情应对工作中不应过多进行地方保护主义,应勇于与基层失职工作人员切割,与无良企业切割,避免盲目背书。否则,不但不能挽救地方企业,反而使自身公信力受到极大的伤害。
重庆万州辞退吃空饷官二代
2月18日,媒体曝光重庆万州前任区长李世奎之女李果长期在国外,吃空饷两年,受广泛关注。重庆市万州区官方作出决定,责成其驻京联络处辞退李果,并对驻京联络处负责人的管理问题及责任进行调查。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刘明:
万州政府部门初期应对存在反应迟缓、应对技巧匮乏等弊端,尤其是万州区驻京联络处主任的两番不当言论:“她在国外陪老公读书,事前也是请过假的”,“李果只因受限于在国外,一直无法返还工资”,非但未能止息负面舆论,反而还促使其骤然升级,折射出相关部门领导观念陈旧,应对负面舆论的经验与技巧严重匮乏,沦为笑柄的同时亦激怒了受众,灭“火”不成反而引火烧身。
后期,万州区纪委与一味姑息当事人的万州区驻京联络处划清了界线,与此同时做出得体表态。此次回应暂时稀释了沸腾的负面舆论。可惜万州政府未能抓住这个重塑正面形象的契机,面对质询保持缄默,并未展示出一个政府应有的公正、公开、透明的形象。且万州区驻京联络处与纪委前后说法互相矛盾,最终只能导致政府失信于民。
“点到即止”的最终表态使得负面影响久久无法画上句号,反而加大了官民的信任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