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江西新余县“经济小巨人现象”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4-20
|
新华网江西频道4月19日电:人才点亮科技之光——探析江西新余“经济小巨人现象”
人民日报记者盛若蔚 新华社记者华春雨
江西新余,一个让很多中国人都感到陌生的地方,却让全世界太阳能科技产业关注。这个不靠海、不沿江,缺乏区位优势的中部城市,近年来令人惊讶地聚集起一批新能源企业,形成高技术人才与太阳能光伏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并朝着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的目标不断迈进,成为远近闻名的“经济小巨人”。
回首来路,新余市委书记李安泽对记者说:“我们有今天的发展态势都因为人才!”
从“一钢独大”到“三足鼎立”
从50年前第一次设市开始,新余的发展就一直与钢铁联系在一起。但今天,钢铁对新余市财政的贡献率已经从以往的80%下降到了23%。
1960年,因为“新钢”的建立,新余升级为市;1963年,由于钢铁工业建设规模压缩,新余恢复为县。直到1983年新余重新设市之后,钢铁产业都是当地无可替代的支柱产业。这种格局在新世纪之初开始发生变化。
2005年,当时少有人知的赛维LDK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小峰回到自己的家乡江西,寻找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机会。“当时的光伏产业还很年轻,商业化生产刚刚开始。”彭小峰说。
在家乡寻找创业机会的过程中,彭小峰遇到了当时的新余市领导,并受到诚挚的邀请。在他看来,新余有一些特殊的优势:工业化程度比较高;因为钢铁产业的传统,移民比较多。但这些仍不足以打动彭小峰。
“我当时觉得新余还不完全具备发展光伏产业的条件,于是向新余市提出了3个要求。”彭小峰说,“第一,要帮助解决光伏产业需要的人才问题;第二,帮助解决企业最初的融资问题;第三,光伏产业对用电的要求高,要保证企业有稳定的电力供应。”
这三项要求,很快被新余市一一解决。
新余市人事部门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招聘,200多位应聘者中,8位从事半导体、自动化、微电子、化工等与光伏产业相关专业的工程师被选中,并送到国外培训。这不仅解了彭小峰在企业初创期的“人才之急”,也给如今发展成为世界级太阳能企业的赛维造就了一支核心团队。
在解决人才问题的同时,新余市又在国内很多地方尚未充分看清光伏产业发展前景的情况下,为赛维提供了2亿元的资金信贷支持。对这一大胆的决定,李安泽回忆说,这是因为当时的领导层已经看到了新能源必将取代传统能源的趋势,树立起了对光伏产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在企业用电方面,新余市也很快进行了协调工作,保证赛维能够得到稳定持续、价格合理的电力供应。 “在光伏产业的前景还不明朗,很多城市甚至不清楚什么是光伏产业的背景下,我能得到这样的支持是很不容易。”彭小峰说,“既能满足我提出的3个条件,又能让我实现回家乡创业的想法,新余最终成了我的不二选择。”
赛维的发展速度出乎所有人想象:2005年注册,2006年1月投产,2007年成功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2008年销售过百亿,如今则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多晶硅片和硅料生产企业。
彭小峰的到来和赛维的高速发展,不仅聚集了来自境内外300多名高层次人才,还吸引了20多家下游企业落户新余,形成光伏产业集群。而在光伏产业之外,风电、节能减排设备制造、动力与储能电池等行业也在上演着相似的故事。
新余市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渴求和周到的服务,引来了一批批人才、一个又一个团队,兴起一家又一家企业,新的产业随之形成。如今,新余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异军突起,与经过人才引进实现产业层次提升的钢铁行业一起,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今年的销售收入预计将分别达到新能源产业300亿元、新材料产业60亿元和钢铁行业6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