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江西新余县“经济小巨人现象”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4-20
|
从一个“现象”到一个“模式”
塞巴斯蒂安·瓦格尼茨是开昂科技在欧洲的销售总监,这个金发碧眼的80后德国小伙已经开始设想如果自己在新余成个家会是怎样的光景。
瓦格尼茨告诉记者,他在深圳也有一家办公室,但却更愿意待在新余,因为这里没有大城市的喧嚣,有的是“国家森林城市”的美好,更重要的是,这里有诚心吸纳人才的政府和让人才发挥作用的事业。
“我觉得新余的光伏产业前景很好,这里发展光伏产业不只重研究,还注重实用层面的开发。现在中国政府对新能源高度重视,这里的技术和产品将来一定能得到广泛应用。”瓦格尼茨说。
“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这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我国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对照纲要和新余的实例,人才工作领域的专家开始了思考。
江西是个中部省份,新余又地处江西中部,与周边省份没有接壤,只有114万人口,3178平方公里面积。这些都让专家感叹在这个资源、优势都不明显的城市出现“新余现象”来之不易。
“在党中央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新余市用人才引领产业发展,造就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人才强市道路却是有一定代表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克用说,“我国目前正面临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就意味着要用高层次的投入替代低层次的投入,实现强国富民的目标。”
董克用认为,发展传统产业往往依靠人力成本的低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则关键需要抓住人才,用人才服务发展;“新余现象”是依靠人才优先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例证。
“新余‘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营造环境、兴起产业’的模式突出了人才在经济转型中的战略地位,突出了人才优先开发、优先投入和人才结构优先调整,形成了人才兴产业,产业聚人才的效应。”董克用说。
人才是流动的。对于江西省和新余市的人才流动趋势,江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刘三秋心中有数。
她告诉记者:“经过连年发展,江西省的人才流入与流出比已经达到了1.4:1,而新余市的人才跨市流入与流出比已经达到了1:0.5,呈现出的都是人才净流入的态势;在江西发展光伏产业之初,需要完全从外引进人才,而目前,江西已经开始向全国各地输出光伏产业的技能型人才。”
对此,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表示,江西过去是经济小省、科技弱省,面临的是人才外流的局面,但近年来随着包括新余在内的江西各地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工程,为人才搭建了舞台,人才流向的改变,就是这个舞台作用的最好体现。
王元认为,赛维等一批企业在新余发展的历程还表明,高端人才,特别是具有企业家精神人才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与勇于创业的人结合起来,才会发挥最大的效用”。另一方面,王元也表示,新余围绕产业培养技术人才则表明,普通技术人才如何从另一个侧面对产业发展进行的支撑。
如今的新余,已经站到人才与产业之间互动发展的新平台上。彭小峰说,根据赛维设计的国际化发展道路,未来赛维会在欧美设立工厂和研发中心,那时,新余的赛维员工和研发人员就将拥有海外的实习和科研平台。
井冈山下、红土地上,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在一步步从目标变成现实,人才点亮的科技之光在一点点由智慧转为力量,“第一资源”正转变成澎湃汹涌的动力之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