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一绝"——滕氏布糊画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4-22
|
滕腾的布糊画开始从试制走向批量制作,艺术领域愈加宽广。为了献身艺术,挖掘瑰宝,滕腾全家拿出了自己的工资和全部积蓄购买布料和资料,牺牲了所有的节假日和星期日。他们如醉如痴,锲而不舍,用滴滴心血和汗水,浇灌了祖国的艺术禾苗。经过反复研制,大型布糊画《长白山的传说》诞生了,这件1组6幅的布糊作品,长6米,高1.2米。它以民间传说为题材,构图宏伟,想象丰富,不仅富有地方传奇色彩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有震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作品以雄伟连绵的长白山为背景,展现了富有传统个性而又散发现代韵味的满族少女形象。疏密有致的画面构思,鲜艳富丽的画面色彩,在观众面前展开了一幅古老的民族风情画。《长白山的传说》成为布糊艺术划时代的新突破,前无古人的新建树。
经过刻苦努力,不断创新,滕氏布糊画在艺术的领地独辟蹊径,表现出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滕氏布糊画与民间的布贴画、麦杆画、桦皮画、金属画、贝雕画、羽毛画等不同,它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画特色和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创作技法集绘画、雕塑、刺绣、裱糊、剪纸等工艺之大成,用料讲究,色彩绚丽,操作细腻,画面逼真,取材广泛,无论人物风景、花呜虫鱼均可人画。它的作品有章有节,有情有感。能远能近,可虚可幻,凸凹结合,格凋多变,极富立体感。具有油画透视的效果,又不失国画的特色;有工笔重彩的观感,又有布糊画的风硌。由于有如此的艺术创新成就,使滕氏布糊画打破传统的“拼凑法”的旧模式,创立了一种“堆积法”的新工艺.成为传统民间艺术里的崭新画种,得到了艺术界的承认,并于1995年7月1日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第3107号“发明专利证书”。
滕氏布糊画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品种,在于它在艺术上的精益求精。它用料种类多,有立体感,色彩多变而情态流溢,制作方法十分精致:制作者选择各种用料(主要是布料)之后,要经过9道制作工序:绘样——决定创作题材之后,以绘画的工笔技法绘制底图;图纸分解——对绘制图纸以合成的层次顺序进行分解.求得画中景物的立体化,便于布糊操作;制板——将分解后的图纸块制成模板;整形——将模板制成立体形状,成为坯模;配料——根据设计要求,对整形好的坯模配料,需要较高的艺术手法,是成品的关键工序;布糊——用选配好的布料糊坯模;组装——将分解部件按图纸组装成形;装饰——对组装成画的作品进行表面装饰;成嘲——对装饰好的布糊画作品检验无误装框,完成全部程序,戎为布糊画成品。
制作布糊画的主要布料是绫、罗、绸、缎、绢、棉、化学纤维等,可谓五颜六色,样样俱全。为了制作布糊艺术精品,滕腾不顾年已六旬,在京都闹市里跑商场、进小店、千方百计搜集理想布料,每天跑下来腰酸腿疼,难以人睡;为了布料色彩质料合乎设计标准,女儿竟将自己的头巾、裤子等心爱之物一刀剪开。1990年秋天,由于研究创作和日以继夜的制作,亚运会参展后,滕腾、翟翔夫妇俩病倒了,双双住进了医院。但病情稍稍好转,便出院又投入紧张的工作之中。为了布糊艺术,滕氏一门可谓沤心沥血,鞠躬尽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