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滦县一铁矿与村民争地近4年 被疑未批先征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4-28
|
担忧: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
除了领不到合理的土地补偿款,还有很多村民担心以后的生计。当时司家营矿区承诺每户安排一个40岁以下的工人到矿上工作,但当地农民反映,安置工作被赋予一些“苛刻”的条件,比如,不同意拆迁的家庭不给适龄青年安排工作;不领土地补偿款的老人不给发放每月150元的低保费;孩子如果被安置了工作,父母就不能领每月150元的低保费等。
李志敏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我们预交10年的暖气费,从我们的土地补偿款里每户扣15000元10年后退还,当初让我们搬迁的时候,承诺不收暖气费,虽说暖气费10年后再还回来,但10年后谁说得清呢?”记者了解到,岩山新村一千多搬迁户每家15000元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目前这笔钱的用处村民不得而知。
“前常峪村每年还要交17万元的物业费,徐寨子村交13万元,其他搬迁的村每年也得交10来万元,这些钱的支出从来不开村委会,几乎都是村支书说了算,村里现在闲着这么多人,完全可以组织一个小的物业公司,既节省了资金,也安排了就业。”徐寨子村村民徐建说。
“每天矿上的车在路上跑,孩子们上学也不放心,没办法,为孩子上学,我只好到滦县县城租房子。”李守仓的妻子流着眼泪说。她的孩子一听说铲车来了,就吓得浑身哆嗦,他们全家再也不敢回西法宝村了。由于很早就签了拆迁协议书,按理说岩山新村的安置房应该给了,“但政府部门说,钥匙给错了,当初让我们搬的时候,什么都好说,现在想回来竟这么难。”
“没有了土地,也没有工作,我们现在40岁以上的农民每月只有150元的低保费,等吃完了土地补偿款,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呀?”农民张淑英说。原来她还可以在院里养牛,养十来头牛的收入也不低,现在搬进了楼房,“连吃个葱花也要花钱买了。”不仅如此,矿上每天响起的炮声像“天天闹地震”,一刮风,黄土就满天飞。对他们来说,田园般的闲适生活再也没有了。
虽然搬进了楼里,但住楼的“新鲜劲”过后,响堂镇一千多户搬迁农民不得不选择一种和祖辈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农民李作义说,失去了土地,明天确实是个未知数。(记者葛素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