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县域播报

建设宜居即墨 打造幸福城市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5-03

    “崇尚道德、崇尚文明、爱心奉献”在即墨大地蔚然成风:市民孙莎莎获2009年“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省道德模范”;7位市民获“全国无偿献血金质奖章”;慈善事业走在全省前列,累计接收社会爱心捐款6700多万元,向困难家庭、贫困学生等弱势群体和受灾地区捐款达4300多万元。

    抓宣传造氛围。开展“创文明城市,建和谐即墨”创城周周演广场文化活动,形成独具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各镇、街道和市直各部门自编自创文艺节目,演出100多场,观众达70万人次;精心提炼出“走进锦绣即墨,感受古今文明”、“文明在心,创建有我”等创城主题口号,市财政每年拿出300多万元专项资金,在全市设置大型立柱、耳旗、灯箱等长久性户外公益广告3800余处;在报纸、电视、网络开设创城专题、专栏,宣传创城动态及各单位创建经验做法;举办“创城歌曲大合唱”活动,选拔的合唱队荣获青岛七区五市第一名;组织“创城”责任单位、街道主要负责人,走进电台直播间与听众连线交流,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各街道、社区纷纷通过开展“创城万人大签名”、组建文明宣传队、印发创城明白纸等形式宣传创城,提高群众知晓率。

    抓活动聚合力。广泛开展各类创建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取得新成效,涌现出省级以上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文明社区(村庄)36个,被评为“山东省双拥模范城市”,即墨小商品城、中国即墨服装市场分别被评为“全国文明诚信市场”、“山东省规范化文明诚信市场”。着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开展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品经典、悟人生、创文明”、“书香即墨.亲子阅读”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拓展未成年人社会教育平台,建成了青岛五市惟一具有综合功能的市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和128处“乡村少年宫”,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建设拉动”,打造宜居和谐的现代化新城市

    没有城市形象和功能的大提升,“创城”就是空喊口号。该市不断强化过程意识,围绕“真正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的最终目的,大力建设宜居即墨,积极打造幸福城市。

    着力打造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该市以创建省级文明市为总抓手,制定并实施了“城市建设与管理三年攻坚计划”,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编制了城市中心区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等10余项专项规划,建设了涉及投资180多亿元的一批市级重点城市建设工程。重点实施了总投资84亿元的“十大城市标志性工程”,启动了总投资7亿多元的新客运车站、东部医疗卫生中心等重点工程,投资4700多万元建成的全省县级市一流的新图书馆已投入使用,被文化部授予“国家一级图书馆”,计划总投资2.5亿元、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的博物馆、档案馆、市青少年综合科普馆和书城,将于年底前完成土建工程,三年共建设完成“五大文化场馆”与800多处镇文化中心、村文化大院和802个农家书屋,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对城区主要道路路口实施了渠化,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现象,对蓝鳌路等10余条城市主街道进行了整修。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累计投资3.7亿元,建成4个达一级标准的污水处理厂,污水总处理能力居全省县级市前列,实施以河道清淤、拓宽、护岸、截污为主的墨水河综合治理工程,开工建设总投资20亿元、总面积78平方公里的鳌山湾森林公园和马山休闲公园,实施绿城、绿山、绿网、绿村等“十绿工程”,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4%。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突出问题,建立了农村村容整洁长效机制,启动了“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工程”,在青岛十二区市中率先通过了省级生态城市技术核查。

    着力加强以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连续三年,即墨市将新增财力的73%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着眼于提高教育质量,累计投资12.5亿元,新建改建64处中小学校,完成了151处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其中,去年投资3.8亿元高水平建成的即墨实验高级中学,使全市70%的初中毕业生到城区接受优质高中教育,推动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被评为“山东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着眼于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大力推行全民医疗、全民养老和弱势群体保障制度,新建改建23处镇卫生院和900多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全市建立起了“10分钟医疗圈”,医疗、养老保险均在全省率先实现全民覆盖,对残疾人实施统一供养,被命名为 “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着眼于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2530套,构筑起了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廉租房等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启动了涉及4066户的11个城中村的改造,对城区100多个老旧小区的道路、管线、环卫设施进行了配套完善,累计投资9亿余元,完成了全市1033个村庄“五化”建设,有效改善了群众生活居住环境,经验作法在青岛市推广。

    “考核促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化

    “创城”没有终点,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立足于建立常态化的创建长效机制,即墨市通过实行“三个纳入”,大力强化“创城”考核奖惩机制,即把“创城”工作纳入对全市各级各部门目标绩效考核中、纳入对各级领导班子执政能力评价体系中、纳入对干部的选拔使用上。制定出台了《即墨市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考核办法及考核细则》,将 “创城”《测评体系》细化为300多项工作内容,逐一分解到100多个责任单位,实现了“创建主体明晰化”、“目标责任具体化”。加大考核权重,从全市目标绩效考核100分值中,拿出12分来对各部门、单位进行考核,强化绩效考核导向。实施“创城”工作“每周督查考核通报、每月调度会议、双月模拟测评、季度联席会议、半年市委常委会议”的运行机制,完善常态化创建工作运行机制。制定出台《即墨市关于建立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的意见》,完善创建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政府监督、媒体监督和社会监督,建立了“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

    而今,文明的种子在即墨这片土地上已生根发芽,正节节拔高,文明创建绘就了宜居即墨、幸福城市的新图景,即墨正朝经济繁荣、宜业宜居、民生幸福的现代化城市迈进!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