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县:一个“全国百强县”的民生答卷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5-13
|
从2006年到2010年,对江西省南昌县而言,是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五年。
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06亿元,是2005年的2.4倍。财政总收入达到35.6亿元,是2005年的5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9亿元,是2005年的4.3倍。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首次双双位居全省县(市、区)第一,经济实力领跑全省。
也正是这五年,南昌县成功挺入“全国百强县”,并连续三年进位赶超。在2010年举行的第10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86位,成为全国县域经济中的一支“劲旅”。
经济发展了,民生福祉该如何保障、提升?作为全省县域经济“领跑者”的南昌县的答案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同步推进,经济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统筹发展经济与社会同步跨越
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生态环境、降低居民幸福指数来换取?还是在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社会、民生的同步发展?南昌县郑重选择了后者。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战略的推进,富有南昌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标志区”、“新型城镇化实验区”、“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的品牌在南昌崛起,并走向全省。而就在经济实力领跑全省的同时,在过去的五年中,南昌县生态宜居新城、平安和谐昌南的品牌亦不胫而走。
为打造生态环保城区,2010年,南昌县投资2200余万元,率先全省打造了全国一流的环境自动监控中心。环保人员足不出户,轻点鼠标,便可对全县企业污染源的排放情况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从而告别了人工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的历史,使科学排污、控污覆盖全县。而在此之前,该县小蓝经济开发区在全省省级工业园区中率先用上了雨污分流系统及污水处理厂,成为全省生态园区建设的先行者。据计算,2010年,南昌县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比“十五”期末分别下降了44.7%和14.9%,全面完成了节能减排任务。小蓝经济开发区被评为全省生态示范园区,黄马乡还被授予“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为完善昌南组团与南昌中心城区之间以及组团内五大片区之间的交通,打造畅通、快捷昌南。2010年,南昌县先后两次集中启动了全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截至目前,莲塘大道、莲西大道南段、星城大道等工程全面完工,区间内断头路基本打通。银三角甲、乙收费站正式撤除,96座渡改桥项目工程全部完工,新建客运站16个,开通城市公交线路37条,新修农村公路1024公里,实现了100%行政村和43%自然村通水泥公路。
为提升改善城市环境,2010年,南昌县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奋战180天,城市市容环境五大整治”活动,清理卫生死角100余处,清扫清运生活垃圾4600吨,查处占道经营2200处,拆除违章建筑100栋约5万平方米,增加了自行车、摩托车停放点22个、车位582个。澄碧湖公园灯光升级改造和向阳路、澄湖中路节能路灯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在2010年全省新型城镇化现场督查排名中,南昌县综合排名第三,城市形象大大提升。
与此同时,“十一五”期间,南昌县建立健全了三级食品药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实现了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零记录”。社会综合治理水平稳步提高,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完善,各类案件发案率连年下降,近三年重要案件侦破率达100%,群众安全感稳步增强。
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统筹协调、同步推进、互为支撑,南昌县的和谐社会建设之道,显现出一个“全国百强县”的战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