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马同柱 挺起太行山下村民的脊梁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5-23
|

编者按:仲春时节,鲜花竞放。我们慕名来到美丽的沁河边,一个风景如画的小山村---河北省邯郸县康庄乡停驷头村进行实地调研。零距离接触村里部分党员和群众时,听到的全是“马善人”,“马救星”等等溢美之词,饱含着对村党支部书记马同柱的盛赞。往事如烟,岁月如歌。从村民们动情的叙述中,发自肺腑的感激声中,我们被马书记的事迹深深感动和强烈震撼,以至于滚烫的热泪,从眼眶中,禁不住一次又一次奔涌而出……
走进停驷头村,村中央一副巨大的风景牌映入了我们的眼帘。“和谐发展 厚德为民”八个大字,诠释了马书记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真实思想。“诚心诚意办实事 坚持不懈做好事”,村支部门口一副对联,深刻体现了他作为共产党员,人民公仆,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可贵精神和理想追求。
走近马同柱,给我们的感觉是,他外形刚毅,果敢,内心朴实,善良。几十年如一日,他始终善德善行,为一方百姓造福,无私地奉献着自己。他是道德的楷模,创业的标兵,是值得讴歌和赞颂的时代精英。他用高尚的品德,博大的胸怀,实际的行动,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催人奋进的时代颂歌。童年坎坷 母爱伟大
美丽的停驷头村,地处河北省南部,紧依太行山东麓,沁河蜿蜒曲折,如一条银白色的彩链,缠绕村西奔流而去。村中随处可见的银杏树,高大挺拔,苍翠欲滴,点缀着村容村貌,见证着停驷头村百年的沧桑和历史。马同柱就出生在这个贫瘠而神奇的地方。
1963年2月12日,马同柱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当年,父亲马得民突患神经病,到处疯跑;母亲刘金秀腿有残疾,走路一瘸一拐,十分不便。马同柱上有哥姐,下有小妹,一家六口,日子过得万分艰难。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特殊年代,在那样一个残破的家里,马同柱的童年时代饱尽磨难,历尽艰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马同柱七岁便学会洗衣、做饭,打猪草、砍柴、挑水等农活,样样精通;经常半饥半饱的他,过早地承受着家庭的重担,替残疾而劳苦的母亲分忧。马同柱坚强不屈,淳朴善良,助人为乐的性格,在童年时代已经形成,是善良而伟大的母亲造就成功的。
马同柱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他聪颖过人,温顺友善,即团结同学,又尊敬老师,所以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只因高考那年,家庭发生重大变故,迫使他不得不含泪辍学,无缘继续深造,这件往事,至今是他不能释怀的心痛。
离开校园,踏入社会,马同柱便在本县私营煤矿里,做了一名挖煤工,真正扛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在煤矿,马同柱埋头苦干,辛勤劳作,很受工友爱戴和老板器重。这一干就是十几年。
在煤矿那些艰难的岁月中,支撑马同柱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动力,源于慈爱且伟大的母亲。每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晚上从煤矿归家时,只要他摩托车一到门口,破旧的木门便“吱呀”一声,为他敞开,眼前便出现拄着拐棍、白发苍苍的母亲。无论寒来暑往,无论深夜子时,一年四季,慈祥的母亲,始终默默牵挂着在煤矿辛勤劳作的儿子,惦念着他的安危。母亲似乎唯一能做的,便是在第一时间,为劳累的儿子,打开家门。马同柱后来知道,其实母亲根本没睡,每晚搬着小板凳,一直孤独地守候在门楼边,等他归来。这件往事,马同柱现在忆起,仍然禁不住潸然泪下……他至今悔恨,内疚于心灵深处的是,平凡、慈善的母亲没能享受到自己奋斗得来的丰硕成果,就患病驾鹤西去了。母亲离世,他三天没吃没喝,在母亲灵位前长跪不起,热泪横流……这是马同柱心口上永远的痛!也是他把大爱馈赠于村民和社会的主要因素。大爱无言 真情永在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整个神州大地。马同柱率先垂范,与人合资承包了煤矿,开采黑色宝藏,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由于他待人厚道,经营有方,煤矿在还完贷款几年后,开始盈利,收入可观。就在马同柱的事业稍有起色时,哥哥马富从突患癌症,撒手西去,撇下妻子和四个尚且年幼的孩子。看着悲痛欲绝的嫂子,望着哭的一塌糊涂的侄儿侄女,马同柱铁汉柔情,心如刀绞,当着亲朋好友及村民的面,立下誓言:“孩子们都跟我过吧,我抚养你们成人。”就是当年这简短一句话,马同柱要背负多少责任,要倾注多少心血和爱心呀!
刚烈的嫂子为感恩兄弟的情谊,至今未改嫁。都成家立业的侄儿侄女们,更是视马同柱和婶娘李果芹如亲生父母,内心充满对他们无限的热爱和崇敬。
村民马兵卫,父亲患脑溢血离世早,他和年迈的祖母,有神经病的母亲,两个年幼的妹妹,失去依靠,生活极度贫困,吃上顿愁下顿,是马同柱长年周济,才一次又一次度过难关。
马兵卫盖房、娶妻、生子,全是马同柱出资并帮忙张罗。面对所欠的四万多元债务,马同柱当即表示:只要马兵卫孝敬老人,好好工作,将一下抹掉,不再归还。马兵卫感激涕零,逢人便讲:“马同柱是我的恩人,是我们村里的活菩萨啊!”
“为善必昌”。“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马同柱从少年时代,便信奉着这两条格言,并不断地努力用心去践行。
2001年,康庄乡后牛叫村女村民马平,生育时难产,孩子在腹中窒息而亡。马平血液不幸被感染,得了败血症,一天休克四五次,生命危在旦夕。在邯郸市中心医院急救室里,医护人员组成专班,全力抢救。三天三夜的抢救行动中,马同柱亲自坐镇医院,提供和保障医疗费用,并安排马平的亲戚们轮流护理和照看,但马平输血后吐血,根本不见好转,恰恰这时,院方血浆又告急,同马平血型相符的已全部用完,院方主治医生开了病危通知单,让其准备后事,表示无力回天了。马平的家属及亲戚二十余人均同意院方观点,答应放弃治疗,抬人回家。可马同柱表示坚决不同意,他不能眼看着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从自己面前消失。他表情凝重,非常严肃地对大伙说:“花多少钱由我承担,天塌下来,我一个人顶着,只要马平有一丝希望,我决不放弃!”他继而反复恳求院方和医生,让其想办法从别的医院调血浆来,继续挽救马平生命。马同柱差点要跪下求助的行为,终于感动了院方,也有可能感动了苍天,马平在中心医院医护人员再次努力挽救下,终于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并康复出院。
马平现在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不善言谈的她,心中始终牢记马同柱的救命之恩,只要提此往事,她便泪雨纷飞,喃喃道:“马叔,我今生今世不会忘记他的……” 铺路为民 救助乡亲
马同柱致富后,不忘乡亲,回报乡亲,为了乡亲,真心实意为乡亲办实事做好事。他把大爱奉献给养育自己的这方热土,把真情洒满停驷头村每个角落。
美丽的沁河,蜿蜒曲折,穿流在停驷头村与车王口村之间,两村相距几华里,遥遥相对。但村民们相互来往时,却要绕道30华里,才能到达目的地,交通十分不便,一直困扰着两岸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