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杰出人物专访---“可爱的吴礼明”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6-13
|
吴礼明说,所谓学者型,就是不仅要有深广的知识基础和理论修养,而且还应具有好学深思、善于理论思维和讲究科学规范的品格。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问题,中外有成就的记者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具有这样的品格,不过今天这一要求更为突出罢了。
吴礼明得天独厚地釆访了20多位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这些院长们均是法律领域中人才之人才,精英之精英,是吴礼明学习和请教法律的“权威工具书”, 是吴礼明学习和请教法律的不可替代的人脉资源,为了写出优秀的法律作品,他一边采访院长,一边学习和领悟法律知识,久而久之,使他从一名非法律专业人士居然成为兼学法律的学者,他的对某一领域的法律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已远远超过一般的专业律师。他釆写的时任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时代《 “精英工程”育“精英”》, 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马幼宁《 司法为民勤改革》,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褚红军《让法治的阳光照耀百姓》、《千锤百炼铸品牌》,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杨德龙《学风浓浓满院春》、《春风化雨润无声》,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鲁国强《围绕 “率先”谱新曲》、《 情系天平写华章》,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丽君《 凝心聚力构和谐》,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时代《 没有院墙的法院》等等,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大法官、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周溯《公正司法塑形象》、《为民清风扑面来》、《强基固本冲在前》等文章,己成为法官们脍炙人口的读本。他还采写了诸多公安局局长、检察院检察长的优秀作品。
还从未听说过,有人民法院书面向诉讼代理人道歉的。但是,吴礼明就遭遇过。由于对法律知识兼有研究,吴礼明还被企业聘任为法律顾问,作为原告的诉讼代理人、法律顾问与江西省某大型企业打官司,官司赢了,但他认为法官在判决书上使用的法律词语有错误,采纳的根据为法律所不适,便向法院提出来。该法院接到反映后,即时启动了案件评查程序,经院长办公会集体审查认为,“该判决书存在重大差错,该案为不合格案件”。该法院为表明态度,将此案在全院通报批评,扣除审判长和承办人相应的考评绩效分和奖金,并欢迎吴礼明经常向该院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最后该法院特以书函形式盖上带国徽的人民法院大红印章向他致歉。
谈起学者型人才,吴礼明告诉记者,他攻读博士专业发展的方向是工商管理,其中报纸管理是工商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他的10万多字的博士论文,可以说是20多年来他学习与实践的积累之大成,论文的题目是《新形势下传统报纸的改革与创新》。他旁征博引,思路开阔,见解独特,从传统报纸理念的发展变化,谈到传统报纸面临的新挑战,认为体制创新是报纸发展的突破口。他认为,首先要创新媒体干部任用机制,让报业管理人才走向前台,并提出品牌建设是报纸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管理创新是报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的观点,强调以创新破解经营难题、不断提高广告经营水平,整合营销是创新报纸发行模式的基础。
吴礼明的这些观点,很好地回答了传统报纸的存与亡,以及如何发展的问题。
他认为,在传统报纸面临严峻的形势下,一方面要正确看待“报纸消亡论”,要重视这种观点产生的成因和影响,从而树立持续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