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平:突出主题主线 确保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1-12
|
三、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这就要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生态、环保型发展方式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追求,其核心是低碳经济。将低碳运行纳入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既契合全球经济发展走势,也是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应尽责任。当然,对于不考虑历史性积累和人口因素而对我国提出超越发展阶段的过分降幅要求理应拒绝,但自我加压的“节能减排”战略及其实施显然有益于提升国际地位。
环保型发展方式、低碳经济的运行规律,主要在三方面提出了要求:一是节约资源,降低消耗。简言之,用占全球30%-40%的原材料生产不到7%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状态亟待改变。二是低排放或零排放。我国目前总量排放大,尤其是温室气体排放自2005年起占全球排放20%左右,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近年来,尽管通过进步了的治污技术可以抵消一部分,特别是可降低单位价值污染排放量,但集聚污染的问题始终突出。国家环保总局官员曾在《中国的环境保护(1995-2005)》白皮书发布会上说,生态环境的破坏或者环境污染的影响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到底有多大,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做过研究,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分析结果是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而世界银行提出的比例是13%。“我们在西部调查的基础上又作了一个分析,损失大约11%左右。这几个数字强调的角度不同,差别比较大,总的来说,大概就是10%左右”。可见,从一定意义上看,“减排”的任务更加艰巨。三是循环利用,即循环经济。排放物循环利用的层次上升不仅对原有排放量起抑制、下降作用,而且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开发和排放量的相对减少。
总之,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最为直接的要求就是解决以上三大课题,而这三大课题又是紧密关联的。经济结构调整离不开技术进步,并且制约着生态、环保发展水平。不过,归根到底还是产业升级,还须依靠改革开放进一步提供动力,以体现改善民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根本追求。
(作者:王国平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