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成果惠民生 优化结构兴工业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1-18
|
民企壮大迎春天
“党的十六大让民营企业有了‘名分’,十七大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更加实惠,使咱更加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我们要抓住机遇扩大规模,加速技术装备更新,进一步增强抗击风险的能力。”立身容城澳森制衣有限公司刚刚投产的厂房前,董事长周艳成感慨万千,“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澳森的今天。”
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党和政府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民营经济迎来飞速发展的春天。在“手拉葫芦之乡”——清苑县东闾村,一座座新厂房拔地而起。“党的富民政策春风化雨,浇灌民营经济百花盛开。”华欣起重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蔡红耀对记者说,“乘改革开放的东风,民营企业茁壮成长,加速上档升级,提高技术含量,我们的产品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据了解,全村手拉葫芦销往世界近百个国家,全年创汇已经超过3000万美元。
围绕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市委、市政府把培育民营经济作为重中之重,着力实施“一个战略”、“两大工程”,为民营经济提质提速注入活力。目前,全市初步形成各类产业集群44个,年营业收入10-50亿元产业集群发展到9个,5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发展到4个。截止到今年6月底,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556.9亿元,上缴税金2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0.5%、14.7%。今年上半年,民企完成出口交货值120.1亿元,同比增长35.4%。其中机械类出口33.5亿元,同比增长43%,占出口总量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有效缓解了劳动力转移之难,促进了农民增收。
项目夯实发展基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多元经济蓬勃发展;坚持优化发展环境,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提升城市竞争实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缩小城乡差距协调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
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催化剂”。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重大生产性项目建设为核心,以繁荣县域经济,增加经济总量为战略重点,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强力推进工业兴市富民。据来自市发改委的统计显示,今年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共有140项,总投资1692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63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74项,总投资589亿元,当年计划投资62亿元。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各县(市、区)均有项目列入市级重点,其中列入省重点的项目有50项,总投资878亿元,总量和数量均列全省第三;另外,全市列入省重点产业支撑项目的有8项,居全省第一。
加大城乡基础设施投入,是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吸引力不可或缺的支撑,是改善人居环境、提供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市委、市政府筹资500多亿实施44个重点项目,涉及绿色生态、古城文化、城市交通、现代商贸和谐宜居等五大方面。目前,“五拆一改”扎实推进,已有10余个项目开工,一批事关民生的难点热点问题得到解决。
轰轰烈烈的项目建设,为保定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息的动力,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多年实现稳步增长。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9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7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