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成果惠民生 优化结构兴工业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1-18
|
“中国电谷”亮古城
走进高新区风电产业园区,一排排新厂房耸立眼前,昔日的污染源旧貌换新颜——正在勃勃兴起的新能源产业,凝结着一千多万保定人民的希望和憧憬,为古城增添新的经济增长极。
打造“中国电谷”,是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保定实际、着眼可持续发展而做出的科学决策。“中国电谷”以国家级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为基础,依托高新区的政策、人才、技术优势,向电力技术的更深更广领域延伸与拓展,建立以输变电及电力自动化设备为主导,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为重点的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企业群和产业群,再造古城可持续发展新优势。
保定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成长,见证着改革开放的足迹;做大做强中国电谷,让“阳光”温暖保定,体现着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追求。“打造中国电谷,对拉动保定经济发展意义深远。如今,在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基地等平台为支撑,国内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新能源产业正在崛起。”高新区管委会一位负责人自豪地告诉记者。
据有关部门统计,去年全市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75亿元。其中,太阳能产业产值从5.3亿元上升到了42.7亿元,增长8倍;风力发电产业产值从1.2亿元上升到了12.6亿元,增长11倍。今年上半年,全市新能源产业实现技术创新上百项。中航惠腾公司实现产值9.78亿元;英利新能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6.07亿元,出口创汇4.97亿美元。
增收致富奔小康
金秋十月,蠡县扈家营村田野里一片火红。“15亩辣椒,每年5万多元的收入,发展特色农业让咱农民真正跳出‘穷海’奔小康。”40多岁的宫广荣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过去咱这儿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家家户户土里刨食,只能混个温饱。改革开放让大伙儿开了眼界,黄土地长出‘新希望’。如今种辣椒,这一亩地的收益就能达到3000多块!”
据村党支部书记户振英介绍,响应国家号召调整种植结构,村里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已有二十几个年头,至今辣椒种植达到3000多亩。“期盼富裕是咱农民的共同心愿,感谢国家改革开放,感谢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让咱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梦想成为现实。”
改革开放30年,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有目共睹。党和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近年来连续出台5个“一号文件”,为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同时,通过废除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农机补贴、优良品种补贴、推进科学种田等一系列举措,加快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力助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