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如:一个求生眼神让他坚守乡村24年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2-14
|
他晚年重返老区
2004年底,陈宏如光荣退休。累了一辈子了,本打算颐养天年,可是延长老家的人来了。受延长县委县政府委托,县医院院长与卫生局长一起来到扬州邀请陈宏如回延长坐诊。
原来,延长县每年开“两会”,都有人大代表呼吁,把陈宏如大夫请回来,一方面他医术高,另一方面他可以带好风气,平一平老百姓对看病难、看病贵的怨气。因为只有他在百姓心中有这样的影响力。
“陕北和扬州差距太大了,陈大夫把大半辈子都献给了老区,现在人到晚年,真不忍心让他再离乡背井,可是如果不把延长老百姓的心愿和医疗系统的需要告诉他,他不会高兴,这从一个侧面也是说明延长人民对他的爱戴。”延长县医院院长赵兴文说。
陈宏如面临很大难处。刚与中医院签了返聘合同,协助组建神经内科。女儿正忙考研,他和老伴还要在家帮着带小外孙。“我真的割舍不了那份感情。我年轻那些年都给了那个地方,我在那里娶妻生子,我半辈子都在那生活工作学习,十几年过去了,老乡们还想着我,这是对我多大的褒奖啊,我得珍惜!我得回去!”说到这里,陈宏如显得有些激动。
“那天让我今生难忘。”陈宏如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依然激动不已,在县医院,彩旗飘飘,人山人海,不少人背着铺盖赶了数十里路,夜里就排起了长队等陈大夫看病。还有的人已经康复,只是来向陈大夫问声好。延长县四大班子领导全部到场,县委书记亲自主持欢迎仪式。这在延长县人民医院建院以来都是没有过的。
延长县退休警官杨凤岐紧握他的手,热泪直流。老人1998年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西安的大夫说准备后事吧。老人绝望中想起了远在扬州的陈大夫,试着寄来了病历资料。没想到他非常认真,一次次通过电话、信件问诊,分期给他开了200多服中西药,老人终于康复了,今年已82岁。
医院考虑陈宏如年过六旬,每天限制挂号。可陈宏如说“病人来一趟不容易”,每天从早8点看到晚9点,忙得喝水都顾不上,腿都肿了。有时睡梦中也被叫醒,他总是毫无怨言地为病人诊治。
从2005年到2007年,一干又是三年。“农村医院目前最缺人才,缺适合农村的设备、技术,有一些大医院的设备和技术虽然先进,但不适合农村,还增加农民的看病费用。”陈宏如三年中撰写大量材料,为当地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出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
2005年,延长县委决定,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向优秀共产党员陈宏如学习活动。文件称,"陈宏如放弃了大城市优厚的待遇和安逸的生活条件,来到偏僻落后的延长行医,赢得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被患者和同事称为'人民的好医生'、'好人陈宏如'。"
2010年年初,《延长县志》收入了这个外地人的传记。
陈宏如常跟妻子说起一个梦想: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再回延河边,买上两孔窑洞,一个我们住,一个专门给老乡看病,一直到老……
(作者:扬州晚报记者 张广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