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晖:信贷支农起点更高作用更强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2-15
|
第三,经营绩效显著提高。2006-2009年,累计实现经营利润584亿元,预计今年经营利润可再次突破200亿元,比2005年末增长两倍多,年均增长30%左右,实现了从主要依靠财政补贴向内生性自主发展的转变。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五年来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截至今年10月末,不良贷款率3.23%,比2005年末下降6.97个百分点。
第四,体制机制发生重大转变。从组织体系、经营机制、内控机制、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深入推进内部综合改革,先后出台数十项改革创新举措,建章立制300多件,进一步夯实了经营管理基础,初步构建了现代银行的框架体系。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自主开发的综合业务系统和引进开发的CM2006信贷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发展银行卡和网银业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第五,和谐银行建设取得新进展。实施人才强行战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各级行领导班子治行理政能力明显提高,员工素质明显改善,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坚持从严治行。农发行“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绩优”的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
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记者:近年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有农发行支持的粮棉油收购点都杜绝了给农民打白条。农发行信贷资金的足量投入,防止了区域性农民卖粮难。因为农发行资金进入的导向作用,新农村建设正在从根本上彻底改善农民、农业原有的生活环境与生产条件。这些情况印证了农发行所取得的成就。请问,您是如何看待这些成就的巨大社会意义及其深远影响的?
郑晖: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不仅使农发行自身改革发展站在了更高起点上,更重要的是在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三农”发展、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
一是坚决贯彻中央有关粮棉油等储备政策,特别是在近几年粮食连年丰收、收购资金需求增加和粮棉油市场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保证了中央和地方储备企业收储、轮换、进出口、仓储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需要,有效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了市场稳定,保护了农民利益。
二是按照中央要求,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业务,重点支持农用地治理、农民集中建房、农田水利、水电路网、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了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三是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自然灾害频发重发等严峻形势下,及时调整完善信贷政策,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加快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
四是实行让利于农的利率政策,坚持利率基本不上浮,有的还适当下调,五年来累计向涉农企业和项目让利600多亿元,在让农业农村得实惠的同时,也对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价格起到了一定导向作用。
五是通过筹集社会资金回流农业农村,缓解了“三农”领域融资难问题,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以打造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为战略目标
记者:“十二五”期间,在积极深化内部改革,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农发行将推出哪些部署和举措?
郑晖:“十二五”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执行中央关于“三农”和金融工作的大政方针,紧紧围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打造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为战略目标,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根本任务,积极推动改革,加快有效发展,全面提高农发行的整体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金融服务能力,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