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河南”系列报道 一把小提琴为豫剧伴奏40年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2-16
|
●工资太低时也“走穴”挣菜钱
即使如此辛苦,李清超的工资却低得可怜。“这十几年来,我们夫妻二人都拿着不到百分之五十的工资,直到今年7月前,我的工资不到1000元,我妻子的工资是五六百元。”
物价在飞涨,孩子要上学,一家老小要吃喝,1500元钱的收入,怎么算都入不敷出,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们夫妻二人也出去参加一些演出,并收一些学生来教。“搞艺术的都好面子,吃不饱饭也不好意思跟人说,去一些高档饭店演奏什么的,总觉得不是文艺人应该做的事情,虽然挣了一些买菜钱,但心里的苦,却无法说出来”。“但是没办法啊,吃不饱饭,你必须出去做这些事情来补贴家用,有时候,我看着我的学生拿着几万元的琴来学,而我拿着几百元钱的琴在教,我就想,这样坚守到底值不值得”?这样的彷徨,不是没有过,但李清超夫妇却自始至终没有离开省豫剧三团,只要是剧团有演出,不管地方有多小、观众有多少、地方有多偏僻,他们都会义无反顾地跟着去,“演奏已经成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你可以剥夺我的一切,但是不能剥夺我的演出,这是我快乐的最大源泉”。
●想在新的排练厅里拉一次小提琴
明年,李清超就要退休了。最近,他总爱一个人跑到团里的排练厅坐坐,看年轻演员们排练戏曲,“这个排练厅是上世纪70年代初建的,跟我‘进驻’三团的时间差不多,我生命中大部分的时光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14日中午,没有暖气的排练厅里很冷,灯光昏黄,年久失修的地板上,各种线路盘绕。李清超就那样一个人趴在乐池的栏杆上,指着堆满破旧桌椅的乐池滔滔不绝地跟记者讲述:“以前我们就坐在这下面排练、演出,其实坐在那里是看不见观众的,但我们可以听到掌声和欢呼声,这个排练厅太破旧了,听说拨了款,马上要建新的,这里都要拆掉了,年轻的时候总梦想着退休,但现在想到要离开舞台,心里总是很难受,在退休之前,我会演奏好接下来的每一场戏,其实,也很想在新的排练厅里,拉一次小提琴……”
直到站得太久腰已经疼了的时候,李清超才缓缓起身离去,边走边说:“这些年演出时,牛棚也住过,北京最高级的饭店也住过,给国家领导人演出过,也给田间地头的百姓演出过,这对我来说,都是一种财富。”
■ 感言我的使命就是把琴拉好
李清超总说,搞艺术是一件非常吃苦的事情,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十年磨一剑,也许就是为了舞台上的刹那芳华。
他说,小时候练琴,只有俩字:苦、累,弹空弦,只有单调的“嗒……嗒……”声,要半天半天不能动窝地练。
即使到了现在,还要坚持每天都要练习,技艺才不会生疏。“年轻的时候,总觉得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现在才知道,吃苦也是福”。“你站在舞台上,当掌声响起来,就什么都值了”。
“我经常跟我儿子说,人要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你是农民,就要多打粮食;你是工人,就要搞好生产;你是学生,就要好好学习;我是个拉琴的,我的使命就是把琴拉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