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河南最小省辖市济源镇镇通高速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2-20

    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是河南省西北部通往邻省山西的咽喉要道。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面积最小、人口最少、成立最晚,但成绩不容小觑。今年12月5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济源调研时明确要求,“要把济源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 □今报记者 何中有

   【回眸】工业出城、项目上山

    自“五小工业”开始,包括“乡镇企业”时代,直到现在以豫光金铅、济源钢铁为首的巨无霸时代,工业,一直是济源市国民经济的支柱。“十一五”,济源更加注重把工业做强,把产业做优,在工业的支撑作用更为凸显的同时,呈现出速度更快、结构更优、集约化发展更为明显的态势。经过“十一五”的洗礼,工业在“风雨”中变得更强。

    一组数据反映了济源市十一五取得的成绩。

    据统计,2006年、2009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突破10亿和20亿元,而济源市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1亿到10亿用了14年,从10亿到20亿仅用了3年。

    如今,济源市已形成了横穿东西、纵贯南北的高速公路“十”字形区域枢纽,“十一五”期间在全省乃至全国也创造了镇镇通高速公路的奇迹。

    按照“关键抓发展、重点抓农村、核心抓统筹”的工作思路,“十一五”,济源全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工作重点,逐年加大支农力度,城乡差距逐步缩小,村镇实力显著增强,城乡一体化建设快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位居全省前列。

   【展望】积极打造中原经济区新兴中心城市

    “十二五”期间,济源有着怎样的目标和打算?对此,济源市委副书记、代市长何雄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十二五”将是济源市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济源市将积极地进行机制、体制创新,通过改革,激发活力,调优产业结构,实现快速发展。

    根据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济源调研时提出的要求,在发展方向上,东引西进,力争在“洛三济”经济带中发挥重要作用,将济源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