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孔吉:扶贫路上赤子情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2-24
|
扶贫路上赤子情
——记湖南省永州市粮食局驻东安县溪源村工作队队长、科学发展指导员蒋孔吉
他是即将退休的老人,但眼神深邃,行走在乡间小路上依然步履矫健;他是机关干部,脸上却千沟万壑,饱经风霜,外貌与最普通的农民没有两样;他是扶贫战线的老兵:前后9年扶贫,连续7年驻村,经他帮扶的贫困村、难管村个个变成先进。
在老乡眼里,他是大恩人,是扶贫功臣。听说他即将退休撤队,9月28日,他扶贫的溪源村1473人联名写信挽留,为他请功。
职务不高——扶贫工作队长,老乡习惯叫他“蒋科”。
他叫蒋孔吉,湖南省永州市粮食局驻东安县芦洪市镇溪源村工作队队长、科学发展指导员。
“农村有我的用武之地”
蒋孔吉的人生本来可以有另一种写法。2002年机构改革,他从市粮食局办公室主任位置退居二线。多年的正科级,4次获得省市科研成果奖。按常理,他完全有资本颐养天年,就此留下人生的精彩。
但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道县祥霖铺镇下井村,是市粮食局牵头扶贫的特困村。村里有这样的说法:大井村,大井村,种田要靠天河水,半月不下雨,男女老少都掉魂。全村230户870人,三分之一多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局党组点将蒋孔吉。理由是他1997年、1998年在双牌县塘底乡搞扶贫工作扎实,群众欢迎,经验丰富。
说是点将,实是商量。他已退居二线,老大一把年纪,“政治上已无所求”。要是不愿去,别人怎好强人所难?
没想到蒋孔吉答应得很爽快。
虽然对大井村的落后有思想准备,但身临其境还是感到震惊:村里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由于经济落后,支部没有凝聚力,之前村党支部由还不是党员的村主任主持工作。
“年年都扶贫,到头来还不是吃稀饭,喝米汤?”蒋孔吉上门走访,碰了软钉子。
面对疑惑的群众,群众大会上他的话掷地有声:“我和你们一起吃住,一起干,只要你们跟着我走,不把你们带上阳光大道,日后你们可以指着我骂娘!”
在蒋孔吉眼里,诺言比生命还重要,说到就要做到。
2005年元月,大井村扩建一口大山塘,需要清淤蓄水。寒风凛冽,群众都不愿下塘。“你们不下,我下去!”蒋孔吉脱下鞋子,卷起
裤脚,一头跳进刺骨的寒水里。村干部党员带头,村民一个个下塘干了起来。3天时间就把山塘清理完毕。
群众心里热起来了。蒋孔吉顺势带他们到广西恭城县红岩村参观。看着人家兴产业,个个发家致富,村民再也坐不住,脑子开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