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松花江重现清丽容颜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2-30

  深冬的北国大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年终岁尾,一则火热的消息点燃了冬日的沉寂,黑龙江省环保部门监测数据显示,松花江流域黑龙江段经过5年的治理,水质明显好转,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降低两成,干流水质达标率提高近三成,鲟鱼和鳌花等稀有鱼类再现江中,对环境极为敏感的东方白鹳种群也稳定栖息,东北人民的母亲河重现往日清丽容颜。

    江水变清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它给重点流域治理带来哪些启示和借鉴?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踏上了采访征程,一路从上游嫩江东行,直至下游,行程上千公里,挖掘黑龙江省的流域治污模式。

    为何让松花江休养生息?

    松花江流经黑龙江省59个市(县),流域面积占全省幅员的近60%,流域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70%,流域内的经济总量占全省GDP的70%。同时,松花江又是一条国际河流,从黑龙江省蜿蜒穿过,进入俄罗斯远东地区入海。

    由于历史原因,松花江流域分布着许多高耗水、高污染的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结构性污染突出,环境风险较大。松花江的支流阿什河、呼兰河、饮马河、伊通河等接纳污水的河流一度为重度污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并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国务院批复《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全面治理松花江流域。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部际联席会议上说,让松花江休养生息,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政府坚持执政为民、为人民谋福祉的重要举措;既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步骤,也是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完成减排目标、保障群众健康的迫切需要。

    黑龙江省环保厅厅长李平说,松花江的水质状况一度成为影响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影响到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影响到中国负责任的国家形象。

    经济社会发展对松花江的依赖让沿岸付出了沉重的代价。2005年底,松花江流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不仅对沿江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直接威胁,也引起了俄罗斯的密切关注。2010年,洪水暴发,吉林永吉县7000多只化工品原料桶被冲入松花江,上万人布防拦截,沿江部分城市供水管道被切断。

    让这个满目疮痍、不堪重负的松花江不再受伤,让东北人民的母亲河从曾经的“毒汁”向生命之源回归,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心愿。《规划》要求,到2010年,力争大中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得到治理和保护,完成重点城市污水处理和重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任务,重点污染隐患得到有效治理和监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大中城市污染严重水域水质有所改善,流域水环境监管及水污染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

    《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松花江流域三省区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这是治理松花江污染前所未有的机遇,尽管任务艰巨,但完全有能力完成。

    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作出批示、指示,要求黑龙江省扎实推进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努力改善松花江流域水环境质量。黑龙江省副省长于莎燕表态:“力争不让一个项目、一个地市掉队,保证全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按期保质建成投产达效,向国家和龙江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松花江治理取得哪些成效?

    针对松花江流域的污染现状,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黑龙江全省上下形成了共识,要让“伤口”逐渐痊愈,母亲河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直到最后恢复山清水秀的本来面目。

    2010年10月15日,双鸭山市安邦河流域城市污水厂进水试运行,随着清流的涌出,全省32座污水处理厂全部运行。“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新增污水处理规模达200万吨/日,是“十一五”之前的3倍,污水处理率从30%提高到60%。黑龙江省列入《规划》的116个项目,已建成115个(包括已申请调整不再实施的8个项目),在建1个,工业污染治理项目和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已全部建成,基本实现提前完成《规划》中污染防治项目建设目标的承诺。至此,黑龙江省省辖城市全部建有城镇污水处理厂,实现了全省环保史上的突破。

    规划项目的全部建成改善了松花江流域水质状况,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流域内55个河流断面监测结果显示,流域内水质达标率提高了21.8%。2010年,国家考核的5个断面高锰酸盐指数达标率全部超过80%,其中,同江出境断面高锰酸盐指数达标率超过90%。

    松花江佳木斯段的渔民普遍感觉到鱼类数量增加,单网捕鱼量大,且大鱼多。佳木斯市水产部门统计资料显示:野生鱼捕捞量2005年为1787吨,而2009年则达到了2830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资源与环境研究室研究员战培荣说:“不久前在松花江,渔民发现了鲟鱼,这是松花江水质好转的最好例证。”渔民们说,最近一两年,打捞鲟鱼和鳌花等稀有鱼类并不稀奇,甚至能看到成群的东方白鹳在松花江下游觅食繁衍。




责任编辑: 高红芮来源: 环境网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