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专家访谈

专访张云:农行上市这半年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1-21

    中国新闻周刊:这样看来,境内外投资者一直对农行“三农”业务的政策定位与盈利边界有所担忧。农行服务“三农”是股改中的一大亮点,但这个亮点也曾被人视为鸡肋。你是如何诠释农行服务“三农”职责的?农行又是如何破解这个难题、说服投资者的?

    张云: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三农"、商业运作”是农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国家要求我们在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中承担骨干和支柱作用。在国有大型银行的股改历程中,仅有农行被赋予了这样的职责。这一方面是由于相对城市,农村金融问题更为突出,改革要求更为迫切,国家需要更多的金融机构能在其中有所作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农业银行恢复成立30余年来,一直与农村金融紧密相连,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发展特色,农业银行的改革离不开这个基本行情。

    但是,农村金融依然是整个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三农”业务呈现弱质化、成本高、风险大的特点,抗风险能力较低,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服务“三农”与商业运作在过去可以说是水火不相容的。如何处理好服务“三农”与商业运作的关系,是农行股改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2007年以来,农业银行在如何服务“三农”、如何做好“三农”和县域业务方面进行了系列探索。确立了“三农”和县域蓝海战略,选择了八大重点支持领域,构建了专业化的政策制度、产品和渠道体系,形成了一整套“三农”金融服务模式。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农业银行从2008年开始,开展了三农事业部制改革试点,尝试用国际上先进的管理制度解决复杂的农村金融难题。在实践摸索中,我们提出了“六单管理”的事业部制模式,包括单独的资本管理、单独的三农信贷管理体制、单独的核算体系、单独的风险拨备与核销政策,单独的资金平衡与运营机制,单独的考评激励约束机制。可以说,农业银行现在已经初步探索出一条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有效路径,而且服务“三农”已成为农业银行最鲜明的业务特色和亮点,成为农业银行发展的潜力所在,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

    中国新闻周刊:到现在,农行上市已经整半年了,有怎样的收获和变化?

    张云:现在的农行已经成为一家大型公众持股银行,与国内外先进同业在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同台竞技。虽然上市时间不长,但农行已经发生了很多显著的变化。首先是资本实力和发展能力增强了,农行今年在内地和香港市场成功上市后,募集资金221亿美元,资本充足率水平大大提高,构建了长期稳定的资本发展平台。下一步,农行将珍惜并充分利用好募集来的资本,不断提升盈利和股东回报水平。

    此外,农行公司治理运行更加规范,逐步建成了高效运作、密切配合、相互制衡、有效监督的现代商业银行治理机制。并且信息披露更为全面、及时、准确、透明。农行上市前是国有独资银行,信息披露无论从覆盖面,还是内容、质量上来讲,都相对有限。上市后,农行根据监管要求、市场惯例以及投资者的需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体系并严格执行,力求做到信息披露全面、准确、透明,及时向资本市场传递农行发展情况,让投资者可以充分了解农行的投资价值,有利于投资者正确决策。

    上市后的农行,接受市场上投资者、分析师和监管机构等的全面审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加挑剔的评判标准和更加严格的监管。我们感到自身的压力和挑战更大了。在这种环境下,如果农行出现任何经营业绩下滑、风险失控、违法违规,或者难以达到市场预期的情况,投资者都可能“用脚投票”,导致股价下跌。所以全行上下加快发展的意识很强,尊重股东、为股东创造价值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中国新闻周刊:此前,你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自信地认为:中国的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成长价值的增长点,农行因此也是最具成长性的银行。那么,未来农行在推进县域经济成长和城镇化进程中有怎样的部署和考量?

    张云:我认为中国县域经济潜力很大,金融需求增长也很快。一是城镇化。1978 年至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由17.9%提高至46.6%,年均提高近1%,未来城镇化进程将加速推进。中国的城镇化建设主要依托现有的3.2万个小城镇展开,这将带动数万亿元基础设施投资。二是工业化。过去10 年,县域地区第二产业占比由38.6%增长至51.3%,年均提高1.4%。制造业由东部向西部、由城市向县域转移的趋势明显,县域地区将获得持续的发展机遇。三是农业现代化。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必将衍生巨大的金融需求。四是消费升级。县域地区有9 亿多人口,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居民住房、消费和理财服务等方面的金融需求将逐步释放,产生大量零售银行业务机会。

    近年来,我们找到了一条以县域规模化融资和中小企业服务为基础,以农户为重点,以惠农卡为载体,以农户贷款为驱动,以三农金融部为组织保障,目标明确、服务到位、风险可控、发展可持续、具有农行特色的服务“三农”新模式。截至2010年底,农行发放惠农卡超过6100万张,惠及2亿多农民,为广大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现代金融服务。

    下一步,农行将始终坚持为农服务的基本方向,坚定不移地实施“三农”和县域蓝海战略,强化金融支持力度,做好做强“三农”和县域业务。一是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丰富“金益农”产品体系,推出更多受市场欢迎的“三农”拳头产品。二是提升县域渠道综合服务效能。加大现有物理网点的改造和整合力度,进一步释放县域1.27万个物理网点的服务潜力。加大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等交易平台的推广力度,使农行金融服务惠及更广大的农村和更多的农民。三是搞活县域支行。加大县支行的资源投入力度,增强县支行的服务功能,把县支行打造成“三农”服务的大前台。四是继续深化三农金融部改革。建立健全三农金融部“三级督导、一级经营”的管理体制和“六个单独”的运行机制,构建持续服务“三农”的长效制度保障。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