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全力治理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3-03
|
三是实行1亩粮田改林获补1000元的政策。为减小农业结构调整对滇池流域农民收入的影响,昆明市级财政安排滇池流域农业结构调整扶持专项资金,市、县两级投融资平台提供贷款和信用担保,昆明市政府还设立了碳汇基金,用于滇池流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园林园艺、苗木、经济林木(果)和滇池湿地生态园区、农业休闲观光区的贷款贴息,贷款贴息期限为3年,贴息资金的贴息率不高于同期人民银行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鼓励滇池流域农户、企业贷款调整农业结构。
在种植业结构调整补助方面,现有的粮食、蔬菜、花卉种植产业,调整为园林园艺、苗木、经济林木(果)和滇池湿地生态园区、农业休闲观光园区的,每亩一次性给予补助1000元。
此外,农户到滇池流域以外租用土地种植蔬菜、花卉连片5亩以上的,按每亩每年500元给予补助,连续补助3年。■短评
让农民在生态保护中得实惠
赵娜
滇池流域实施“农”改“林”,力求从根本上截断加重滇池环境负荷的农业面源污染,有效地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这一做法值得肯定和借鉴。
滇池流域34.3万亩土地“农”改“林”,不仅有利于滇池流域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积极改善滇池流域水环境,还会最大限度地减少滇池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滇池流域种植的蔬菜、农作物和花卉,氮、磷排放量都很高,对滇池造成了严重的面源污染。通过实施“农”改“林”,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不但能够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而且使滇池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也尽量确保不会减少农户的收入。昆明市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安排扶持专项资金、给予补助等措施力求帮助农户逐步走上“以林致富”的路子。只有真正让农户从调整产业结构中得到实惠,他们才会自觉自愿地进行“农”改“林”,从“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