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旧城改造零成功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3-04
|
中广网珠海3月4日消息 从横琴中心沟到湾仔,再从北山社区到唐家银坑村,走入每个社区,你都会看见平均高度达3层的帅气小洋房,让人以为这些社区早已完成城中村改造,焕然一新。例如湾仔的作物社区及银坑村,无一不是靠山而居,依水而建的洋房,看上去颇显气派。然而,记者走访时获悉,这些建筑,或是非法加建,或是从地块使用、到设计蓝图、到施工到验收使用,都不曾办理过任何法律手续。据被调查的5个社区居委会统计,违建总数可达100个,入住率也达到八成以上。这些新兴建起的气派违建,将旧村古貌装点成为了现代感十足的大型社区。连当地居民都跟自己开玩笑说“我们这也有海滨新城”,“我们这也有城市化小区”。同去采访的媒体人士感叹:这简直可以用“违建造城”来形容。
据了解,这些盖违建房的村落,其实都是将被政府旧城改造规划的对象。据不完全统计,5个被调查社区面积超过30平方公里。通过完成城中村改造,可推动当地经济,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然而,由没有开发商介入,村民的利益又得不到满足,导致旧城改造规划长期搁置,土地无法升值。但村民却因此而自行开发,想尽办法,加建房屋。据银坑村村民唐伯说,建房主要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也是为了增加收入。

近年来,旧城改造也成为了两会时期的热议话题。2010年,该话题更是成为了政协委员拍砖对象。据政协委员统计,珠海市目前还没有一个旧城(村)改造项目启动落实成功。
驱动 老龄化村改社区以房为生
伴随广东省珠海主城区高楼大厦不断崛起,镇区内的村改社区也“悄然声息”地建起了“高楼”。近日,记者以珠海的5个未实施城中村改造的村改社区为样本,对出现的违章建筑进行调查。令记者吃惊的是,被调查的社区中,没有出现违建现象的社区为零。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贴在唐家湾银坑村村口一堵废墙上的招租广告词。今年年初,银坑村临海一带,密密麻麻地“冒出”了十几个“海景房”,每间房平均约占地100平方米,远远望去,恰似一条白丝线,总长度约有400米,约为整个村子的长度。据记者暗访时发现,该村所有新建房均无房产证,也没有到国土部门报建,实为违建。
违建为何会出现,被调查的社区相关居委会工作人员解释,这与村民的直接收入挂钩。由于大多数村改社区都是“老龄化”社区,据不完全统计,社区居民年龄大多在55岁左右,因此,没有打工的能力,出租房屋,成为他们重要的收入来源。
此外,部分社区又靠近工厂,每年都会增加的流动人口量,是鼓励他们违建的最直接动力。例如南屏镇内临近南屏工业园的村改社区,每年都会有新增加的工人流入,也就意味着他们要到附近租房子,而原本社区内的一层小楼,根本满足不了人流量的需求,为此,只好非法扩建、加建。

此外,刚刚划入经济新区的村改社区,村民由于土地被征,收入来源被断,只好被迫寻找生活来源。由于经济新区内多有在建厂房和公司,不乏流动人口,甚至有缺钱的村民,联合外地人,共同出资建房,借以用来出租赚钱。也有村民因受村内的股份合作公司牵连,钱款上受到损失,进而放弃实业,转手做起房屋出租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