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县域播报

甘肃文县营造共进退、谋发展环境的启示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3-22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文县,一个甘肃省最南部的山区小县,一个国扶贫困县。去年以来,围绕环境大做文章,通过优化发展环境、美化生活环境、绿化生态环境,不论是机关作风、经济增速,还是人居条件、生态建设,在陇南各县区中脱颖而出。

    文县是如何做到的,有怎样的启示?近日,记者进行了探询。

    启示一:优化发展环境是加快科学发展的保障

    初春时节,走进文县的县、乡两级政府办事机构,处处暖意融融,满面春风的工作人员,笑脸相迎每一位群众,“你好!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帮助?您反映的问题我们马上落实解决”等话语,让前来办事的群众倍感温馨。

    去年以来,针对机关干部和办事机构中普遍存在的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水平不高、将部门权力利益化等突出问题,在全县上下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活动,经过一年声势浩大的活动,“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事事关乎文县形象”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人营造环境、人人塑造形象”的良好氛围正在推动着这个山区小县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文县县委书记徐世林说:“文县山大沟深,自身基础差,自我发展能力弱,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而优化发展环境,是扩大投资、吸引人才、聚集各类生产要素,推进经济稳步快速增长的必由之路,绝不能让环境成为制约发展的绊脚石。”

    活动中,县乡机关干部本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发放征求意见函、设立意见箱、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鼓励社会各界对机关干部的工作挑毛病,提意见,揭短处;学校、医院、税务、交通等与百姓关系密切的单位,召集被服务群体进行面对面座谈,倾听群众意见、建议。县乡组织部门通过报纸、网络、街头问卷等形式,发放调查问卷和测评问卷,让群众对县上各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打分,并评选出“办事理念最先进单位”“服务环境最优单位”和“群众不满意单位”。

    为让“抓环境就是抓发展”这一理念深入人心,决定在广大干部中开展“我为优化发展环境作贡献”自查活动,人人自查,个个反思,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工作、作风,查找在维护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差距,纠正和改进影响发展环境的问题,树立文县人热情好客、包容开放的对外形象。在各单位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并建立优化发展环境投诉举报网络体系,广开投诉渠道,促进优化环境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开展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是关键。县纪检监察机关抽调40多名工作人员组成8个工作组,对各级党政机关进行明查暗访,对查访出来的问题进行梳理,及时解决,特别是对干部吃拿卡要、推诿扯皮、假公济私、乱收费、乱罚款等影响发展环境、影响文县形象的32个突出问题,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公开曝光,并加以认真整改。

    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活动,党政机关干部逐步树立起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思想,主动压缩会议、文件和应酬,问计于基层,求教于实践,在一线转变作风,在一线了解情况,在一线解决问题。

    尖山乡宋坝村村支书孟小平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城里干部下来搞调查研究的人多了,我们到政府部门办事,各级干部把自己当服务员的人多了,大家自觉维护发展环境的意识普遍增强了。”

    通过优化发展环境,提高了文县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许多企业纷纷把目光瞄准这个甘肃最南部的县城。去年,有祁连山水泥、田宇橄榄油、宁氏钡盐等20多家企业入驻文县。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甘肃日报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