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县营造共进退、谋发展环境的启示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3-22
|
启示二:美化城乡环境是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基础
阳春三月,陇上茶乡风景如画,金黄色油菜花掩映的新民居鳞次栉比,整洁干净,坐落在白水江边的县城杨柳依依,花团锦簇,处处给人焕然一新之感。文县城乡的巨大变化,根源于去年开始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文县把环境治理同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建设经济发展高地相结合,把环境治理与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提升居民素质、完善机制紧密结合,实现了群众素质大提升,发展环境大优化,为推动文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以前,房前屋后、河滩到处都是垃圾,又脏又臭,现在村里有了专门的保洁员,垃圾进行统一处理。几十年了,从来没见过村里这么干净,现在到我们这里旅游的人可多了。”看着门前清澈的河水,文县碧口镇碧峰沟红庙子村60岁的杨林生老人乐得合不拢嘴。
过去给人“脏、乱、差、堵”印象的文县县城,现在一天一个样:阴平廊桥小桥流水、江南公园椰树婆娑,白底灰边基调的楼群民居,一江碧水环绕县城,沿街到处叫卖的小商贩有了统一的场所,随便乱停的机动车划定了专门的区域,巷道墙面、电线杆等公共场所乱贴乱画的广告不见了踪影。
而城乡处处可见的文明长廊更是阴平大地上的一道道独特风景,去年,为美化城乡环境,县上组织20多名美术创作人员,以农村墙壁和国省道路边挡墙作为宣传先进文化的载体,以喷绘、墙体绘画等表现形式,在境内公路沿线和20个乡镇、310个村社绘制文化墙932面,内容涉及明礼诚信、遵纪守法、国学经典、感恩教育、新农村建设、社会公德、民俗文化等各个领域,使墙体成为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的一个阵地和窗口,成为群众的政策明白墙、科技指导墙、文化娱乐墙、传统美德教育墙。在扮靓新农村的同时,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当地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另外,该县还积极开展100户文明标兵评选活动,把文明活动延伸到户、到人。
针对城区街道、村庄巷道的垃圾乱扔乱堆,塑料袋乱飞,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等“脏”的问题,县上集中力量对城区街道、公路沿线村镇的环境卫生进行了大规模的集中整治。在全县75个重点村,每村落实一个垃圾屋、一辆垃圾手推车、一位保洁员,还为每个乡镇购置了一辆垃圾清运车。特别是在临江、桥头、石坊、石鸡坝、碧口等有集贸市场日产垃圾量较多的村镇,建设了11处垃圾填埋场等垃圾收集处理及配套设施,按时进行垃圾收集焚烧填埋处理。做到了村村卫生有人管,日日垃圾有人清,按时焚烧处理,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差”的问题。与此同时,一季度评选一次的卫生流动红旗制在机关、乡镇、学校展开。
县上顺应民意建成了川北建筑风格的江南公园,园内安装了多种装饰灯、音乐喷泉和具有阴平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和三国历史文化的浮雕;建成了与公园相接,横跨白水江的阴平廊桥,在重点繁华街道的行道树上安装了流星雨灯饰,对滨河路沿线河堤、桥梁、楼房进行了彩灯装点亮化,并安装了水上灯光表演系统;在南北两山安装了人造星星和月亮,在中寨等较大的农村集镇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打造了较为舒适的城乡人居环境。
如今的文县,百姓自豪:以建设优美环境为荣,以享受优美环境为荣;管理者自信:大街小巷一个样、白天晚上一个样、天晴落雨一个样、城市乡村一个样、检不检查一个样。
行走在文县,新房子、新学校、新医院、新街道、新公园不断冲击视野。新,是灾后恢复重建成果的展示,是重灾区文县浴火重生的无声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