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河南上蔡县如何破解招商引资难题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4-08
|
——“从小到大、从难到快”
从小到大、从难到快,上蔡招商引资演绎了精彩嬗变,成为外商投资的高度密集区之一。
2010年,上蔡县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取得新的飞跃,呈现出新的亮点。一是引进项目多。一年来,全县共引进、续建各类项目118个,其中工业项目57个、商业项目28个、房地产项目24个、公益性项目9个,引进项目数量、投资规模均创历史新高。二是投资规模大。新引进亿元以上的项目11个,其中中部礼品城投资10亿元,汉帛服饰投资6亿元,秸秆发电项目投资2.6亿元,南豫塑编项目投资1.5亿元,华伦玩具二期投资1.3亿元。三是建设进度快。汉帛服装、飞度鞋业从对接到开工建设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华伦玩具二期工程五个月内建成了6栋3万平方米的两层标准化厂房。四是集聚效应强。形成了以制鞋、玩具、服装、制门为主的轻工制造和以面粉、粮油、食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两大产业集群,构筑起高质量的产业带。四是品牌效应广。“荣光”“锐卡”牌布胶鞋、旅游鞋成为国家免检产品;“豫花”面粉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直供人民大会堂;华伦玩具生产的毛绒、电动玩具全部出口欧美、日本等12个国家和地区,澳祥皮业成为国内知名企业“恒源祥”加盟商,所生产的“恒源祥”羊剪绒和“澳祥”羊剪绒畅销国内外。
大量项目的引进,开辟了就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工业转型,有力地推动工业经济尤其是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华伦玩具、汉帛服饰、荣光鞋业、双峰鞋业、澳祥皮业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仅产业集聚区就安置就业人员5万多人,人均月工资1800元以上。大程面粉、天宇面粉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了农村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发展,促动了农民增收。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13.8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亿元,比上年增长24%,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出口创汇完成3003万美元,占年度任务的112.7%,位居全市第一;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7亿元,同比增长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72元,同比增长13%。
——“上蔡速度”带来的启示
上蔡县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取得的优异成绩,带给人们的是欣喜和惊奇,同时也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考和启迪。
1.创新方式,健全机制,是招商引资的前提。实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新突破,必须把机制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头道工序来抓,形成人人思项目、人人上项目的整体合力。在推进机制上,县委、县政府在全省率先设立了10个专业招商局,公开选拔了21名专业招商局长和专业招商分局局长;确立了“看工作,看项目,看民意”的用人导向,设立了专项奖励资金,对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进行重奖,授予“上蔡县特殊贡献奖”和“上蔡功臣”;在县城主要路段统一悬挂招商功臣照片,通过典型带动,调动全县上下抓项目、上项目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招商方式上,创新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全民招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成功引进了华伦玩具、汉帛服饰等一批重大项目。
2.建设园区,构筑载体,是招商引资的基础。“巢”好“凤”自来。为创造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招商引资工作顺利开展,上蔡县委、县政府按照“产城互融、协调发展”的理念,充分利用废弃砖瓦窑场对土地进行平整,统一建设标准化厂房,强力推进高标准的产业集聚区建设。目前,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化厂房30.5万平方米,入住企业67家,新引进亿元以上的项目11个。充满活力的产业集聚区已成为该县重大项目的密集区、优势产业的支撑区、税源经济的积蓄区。实践证明,高标准的集聚区是吸引项目、培植企业、聚集产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3.优化环境,强化服务,是招商引资的关键。环境也是生产力。近年来,上蔡县委、县政府在软硬环境上下功夫。加快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步伐,实施城市道路改造以及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等重点工程,扎实推进新区建设,城区建成面积达1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20万,城市面貌明显改观,为客商提供了理想的投资环境和美好的生活环境;实行县四个班子联系企业负责制,对引进的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为企业全程办理立项、审批、开工与建设等相关手续,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
4.落实责任,真抓实干,是招商引资的保证。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为招大商、广招商,县委书记李海洲多次利用节假日时间,奔赴北京、深圳等沿海地区,举行在外工作人员座谈会,给来蔡投资办企业的客商拜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外商;县长孔华主动深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用真心赢得了客商。正是靠着这种真抓实干、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干劲,上蔡县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实践证明,只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才能确保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作者:李钧德 王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