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县域观察

小县城掀校园足球风 行政命令助推足球发展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5-04

    对抗练习 教头只说不练

    下午还没放学,窦铜铸就出现在操场上。当地气象部门预报,气温近30℃,老窦还是上数学课的那套正装,夹克衫、牛仔裤和黑皮鞋。他在东侧球门练起了点球,面对空门,6次脚弓推球,射进5次,有一脚没碰正部位,直接踢出边线,这有一搭没一搭的射门练习直到放学。

    和体育课相比,足球队的训练多了几个标志桶。张海军带着两支男队和标志筒去西侧做绕桶练习,围圈“遛猴儿”。窦铜铸这边负责对抗练习,10岁的张豆和文若兰都穿了凉鞋,“这鞋不中,告诉你好几次了,踢球要穿运动鞋啊!”张豆没吭声。与专业队和职业队训练前做20来分钟热身不同,这些孩子直接开始对抗练习。

    虽然这支女队曾在去年县联赛中夺得第6名,张金山颇为自豪,但这场对抗明显粗糙,10多名孩子跟着足球忽东忽西,还时不时有人踢空,“注意了!别总踢空球!”窦铜铸大声提醒着,不过他并未停下来教孩子们判断球的方向和正确发力。尖锐的哨音不时响起,多半是因为皮球出界,偶有进球,窦铜铸的哨声还是短响,这和正规比赛的执法截然不同。

    半场休息时,孩子们纷纷跑去喝水,也有孩子买1毛钱的袋装牛奶。下半场,小球员还经常踢空,窦铜铸跟着跑来跑去,他的指导重点不断变换,“瞄准球,别乱踢,学了一回足球,不能连个球也踢不到啊!”“别用手乱晃,那叫手球,是犯规!”“谁先碰出去的,我看得一清二楚,别胡说八道!”

    因为抢球,13岁的张琳琳摔倒好几次,不过她最终还是收获了进球,她是女队踢得最好的。“我就是爱踢球,在家里自己也踢,能让我踢球就行了。”张琳琳说。

    一个多小时的训练结束后,学生们三三两两散去。窦铜铸掸了掸皮鞋上的灰,把足球送回办公室。这样的训练每天都不间断。

    老窦说,下周末是杜曲镇的摸底足球赛,镇里7个足球训练基地都要参加,接下来是县足球联赛的分区赛。张金山说:“只要县里继续搞,咱们总有一天能拿到冠军,就怕领导半途而废了。”对于这种担心,贾富威解释说:“足球已是临颍的旗帜,你不搞也得搞,不会因为领导的变动而改变。”

    教练培训 只上课三四次

    上午课间操结束后,张金山把窦铜铸喊了过来,让他制订个下周的足球队训练计划,“把你培训学习的那些东西都拿出来,好好搞一搞。”对于教足球,老窦实话实说,“教教小孩还行,真是水平有限,以前这帮孩子都不会踢球,现在也没好到哪儿去。”

    教体局体育股股长段伟刚说,临颍县有河南省体校派来的足球教练巡回指导,但大多数教练的足球指导能力还处在“草根”阶段。

    窦铜铸从2008年开始接受县里安排的足球教练培训,大概去了三四次,“刚开始是看录像,听老师讲解,教一些基本的动作,脚内侧传球,脚外侧传球什么的,后来自己也下场地里练习,省里来的教练来挨个教。全县的体育老师都这样,一边学,一边教学生。”

    对基层教练的培训,贾富威介绍说:“足球训练基地刚建立时,全县连个懂足球的都找不到,我们只好给各学校抽调的体育老师配备《足球运动入门》之类的图书和光盘,从河南省体校、漯河市体校请来足球教练,利用星期天和暑假培训。”占用课余时间,也曾遭到教师的质疑,贾富威说:“老师们有不满,我们只能从小的地方弥补一下,比如说报销往返路费,提供午饭之类的,好在老师们都很有奉献精神。”

    谈到自己的水平,窦铜铸不好意思地笑了,“岁数大了,和专业的肯定比不了,我也不是体育专业毕业的,凑合教学生吧,就学了那么几次,自己觉得都不行。”业务主任贾彦立插嘴说:“老窦的主业还是教数学,一到六年级都能教,他以前还教过篮球和乒乓球,没当老师前,老窦是村里的民兵排长。”

    操场上很安静,三个还算崭新的乒乓球桌立在那里,那是几年前县里大力发展乒乓球运动时搞的。“2008年,县里说搞足球,现在的重点就变成了足球。”张金山说。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新京报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