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拆迁区长之死 拆迁区鸣放鞭炮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7-22
|

拆迁区响起鞭炮声
闻听张海忠自杀,拆迁区却响起了鞭炮声,其实不少人此前都不知道区长是谁。与中国大部分城市一样,邯郸的拆迁并不顺利,拆迁户不满补偿方案,冲突也多次发生。
54岁的贺森林便是其中之一。周围已高楼林立,但不满补偿条款的贺森林兄弟搭起了帐篷,拒绝搬迁。贺森林家住邯山区马庄乡贺庄村,紧靠邯山区的黄金路段中华大街。从上世纪80年代起,耕地逐渐减少,村民大多靠房屋出租为生。贺家五口人,有一栋20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每月四五千元的租金就是全家的所有收入。变化发生在2008年9月,金世纪地产公司和贺庄村委会正式签署贺庄村拆迁协议。张海忠出席签约仪式并题词:合作成功、开发顺利。实际拆迁却非区长所愿。村民们对补偿标准都不满意,以贺家为例,200平方米面积按320平米计算((拆迁补偿面积即按实际面积的1.6倍计算),每平方米补偿3000元,共96万元。“我们的房子没有公摊,但要买房或回迁至少有25%的公摊面积,我们亏得太多。没有房屋出租,我们没有出路啊。”贺森林说。随后,贺森林与堂兄搭起了帐篷,一直坚持至今。“我们不想当钉子户,一家五口都没有工作,只希望政府能解决出路问题。”
距贺庄不远,铁路家属院已是断壁残垣,但仍有20多户人家拒绝搬迁。40岁的吴再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房子均建于1970年代,属福利分房,但国企改制时,未给职工办理房产证,只有租赁证。如今要拆,每平方米仅补偿1750元。2009年11月,20多户面临强拆,一名爬上房顶抗议的工人甚至被拆迁钩机拽下房来,摔成重伤。“为什么不能先建后拆呢,先给百姓找个安身立脚的地方。现在邯郸到处拆迁,房子租不起更买不起。难道把我们推向社会?”吴再明说,他们举双手支持“三年大变样”工作,但“不想‘变’得无家可归”。邯山区一位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因区长自杀,“三年大变样”的话题已变得很敏感。事实上,“三年大变样”工程至2010年末已结束。从2011年起,河北在全省开展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程,即围绕建设繁荣舒适的现代化城市,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等理念,从环境质量等六个方面上水平。
7月13日,中共河北省委七届七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张云川批评了工程建设上的浮躁作风,他要求坚决取消“决战90天”“大干快上”等冒进标语口号,工程建设必须尊重科学规律。
如今,邯山区政府网站的“区长之窗”一栏,张海忠的照片已被常务副区长张荷红取代。拆迁户们原本以为区长意外身亡或可暂缓拆迁进度,然而,7月18日,邯郸市副市长冯连生再次主持召开邯山区副科级以上干部的调度会,会商拆迁事宜。死亡数日的张海忠身后又响起了拆迁的轰鸣声。
吴再明说,他不关心区长是谁,“谁能给群众解决困难谁就是好官”。
本刊记者/刘子倩(发自河北邯郸)
(实习生王秋思、李媛、刘婧佳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