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文化使者——记末代傣王刀世勋之孙刀孟榛

发布时间: 2017-02-20   |  来源: 闽南网   |  责任编辑: 县域

傣族是一个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民族,男子出家也是傣族的一个传统习俗,“佛寺是学校,佛爷是老师,经书是课本。” 这是古时候西双版纳独特的现象,佛寺曾是傣族人受教育,学文化,习礼仪的重要场所。而如今,社会现代化的变迁使得浓厚的傣族傣泐文化渐渐淡化,所以传承傣族文化也是每一个傣族人民应有的责任。

传奇——刀世勋

刀世勋先生1928年出生于西双版纳领主家族。8岁时,进佛寺当了小和尚,还俗后在当地小学就读。中学时代曾到重庆学习。1944年,15岁的刀世勋继任西双版纳第41代召片领,成为“末代傣王”。6年后,云南和平解放。1950年,刀世勋参加高考并被云南大学社会系录取,成为新中国傣族第一个大学生。

经历动荡的岁月,“傣王”的头衔已如过眼云烟,刀世勋毕生热爱和从事的是学术研究,他主编了《西双版纳傣、汉对照词典》、《汉、西双版纳傣对照词典》、《汉傣英电脑处理系统》等。

刀世勋先生将毕生经历奉献给了民族语言研究,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傣族学者和民族语言学专家。曾任云南民族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云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并曾多次出访泰国,为加强中泰文化的交流及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贡献。他的传奇人生曾被拍摄成8集电视连续剧《傣王》。

传承——刀孟榛

昨日,末代傣王刀世勋唯一的孙子刀孟榛也经历两星期短期出家修行,他也是改革开放后继刀世勋之后的第一个傣族正统皇室的出家之人。值得一提的是,刀孟榛的名字是刀世勋老先生亲自取的,这个名字蕴藏深意,“刀孟”(傣语谐音为召勐)是古时候傣族皇室的称谓,“榛”(谐音为“帕雅真”的“真”)寓意是傣族王国的建立者----帕雅真的后代。

出家前,刀孟榛和刀世勋先生谈论此次出家的意义

在出家的这半个月里刀孟榛真正的回到了傣族最淳朴的村寨,寨子里所有傣族都对佛寺很尊敬,每天清晨都会来供养食物给都比(佛爷)和怕比(小和尚)们,佛爷们也会为他们念经祈祷,但傣族村寨里的佛教文化还不单单是精神方面的,也会给村寨里的孩子们提供教育,用善款给贫困的家庭一些救济,引导人们不要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刀孟榛出家仪式

对于此次出家修行,刀孟榛诉说了他的感想:“我的家乡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那里寄存着我幼年纯真的回忆,那时的西双版纳真的很美,我的爷爷那时曾牵着我的手,带我走过了无数的傣族村寨,也在我的心里留下了对西双版纳最美好的记忆,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岁月的变迁让爷爷和西双版纳都留下了沧桑的印记,长大之后对西双版纳的接触也越来越少了,这次放假回家就抽出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以出家的方式回到了傣族最原始的村寨去找回那是的记忆,同时也可以去更深入的了解佛教文化,因为我现在也在奥地利学习心理学,所以自己也对佛教非常感兴趣。”

刀孟榛和帕松列龙庄大佛爷

传道——继往开来

在刀孟榛看来,学佛修行首先要接受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心理状态。佛学的接纳自我,是建立在更细致地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的。不但不矛盾,可以说佛教的心理学包含了西方心理学诸多学说的分析。

刀孟榛还俗前给病床上的爷爷诵经祈福

佛学其实和心理学有很高的相似性,刀孟榛从小生在佛教家庭,对其佛教也有自己的见解,佛教的容纳性首先是建立在每个人不同的心里状态下的,对于所谓的“迷信”在他理解其实是佛教本身的一个漏洞:“在文献《佛教的空到底指什么?》里说到:佛教说的空,不是虚无,不是否定现象的存在,而是指出现象是“虚幻存在”的,不真实。”西方的神鬼学也就是利用了西方心理学的负面从而产生的。所以说,对其曝光(exposure)和佛教的禁忌并不冲突。

刀孟榛还俗仪式

文化的生生不息得益于传承和弘扬,刀孟榛肩上承载着家族文化和傣族文化的双重重担,他对自己要承担的责任也是非常明晰。早在刀世勋先生为刀孟榛取的这个名字时,就代表着对他传承傣族文化寄托了很大的希望。

作为新生代里最具理想的年轻人,刀孟榛用实践体验着、学习着傣族的悠久民族文化,另外得益于他出国深造的机缘,对佛学、对家族有着更博大的理解和深刻的认知。文化的交汇、思想的开通、眼界的拓宽让这位年轻人称为新时代傣族文化和家族文化的优秀传承人成为一个真正行走的文化使者,书写着他的人生传奇!

相关阅读

新闻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