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红色旗,创文明县——华池县创建省级文明县综述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1-26
|
华池古属禹贡雍州,为周人创业之地,农耕文化的源头。西魏置县至今,已1400多年,历史人文源远流长,旅游资源美丽丰富。中国出土最早的旧石器遗址赵家岔洞洞沟举世瞩目;战国秦长城恒亘北端,秦直道纵贯东部;一代名臣范仲淹修筑的大顺城等古城寨堡遍布南北;雕刻精细、失而复得、易地保护的金代双石造像塔闻名海内外;工艺精湛的宋瓷、双塔寺出土的千岁香包底蕴深厚,引人入胜。
甘肃省华池县是陕甘边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1929年建立党组织,1930年建立了革命武装——南梁游击队。1934年,刘志丹、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华池南梁创建了西北第一个陕甘边苏维埃政权——南梁政府,开辟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为中央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华池亦是评剧《刘巧儿》中“刘巧儿”原型封芝琴的故乡。自20世纪40年代至今,“刘巧儿”反对封建礼教、追求美好爱情的故事广为流传。
如今,红色种子已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使这片热土魅力无穷,活力四射。华池县一届又一届领导班子,在强烈的忧患意识、追赶意识的驱动下,带领着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让集老区、山区、干旱地区、贫困地区于一身的华池县,城乡处处都发生着巨变。

创文明县 共建共享构和谐
初冬,走进华池县城大街小巷,一股股充满活力的气息扑面而来:洒水车在悠扬的乐曲中缓缓行驶、各类车辆按照停车标志线泊车、背街小巷新铺的柏油路引人注目……这股崭新气息的原动力,是他们创建文明县城5年间形成的共识:让群众既成为参与者,又成为监督者,群众的满意指数就会直线上升。
凭此朴素的认识,凝聚人心集中民意首当其冲。
创文明县,群众利益无小事,决策者紧紧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县这一目标,着眼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和居民文明素质,加强特色理论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深化文明单位创建、文明村镇创建、文明社区创建、经济领域精神文明创建,强化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社会治安、集贸市场、娱乐场所、建设工地“六项管理”,营造了良好的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努力把华池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秩序优良、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省级文明县。在全县“政风行风热线”连线之前,县委书记、县长第一时间开通“电子网络举报信箱”,在网上零距离悉心听取社会各界“难肠事”,受理群众举报投诉。除此之外,县上专门聘请的30名特邀监察员和20名机关效能监督员也很快走马上任,发挥了民主监督作用。
随之而来的是,各类问题在一线得到了解决,县城居民由起初的呼吁之声换成了赞叹之音。多年居住在县城赵沟门巷的王静,如今出进巷道时再也不愁雨天两脚泥、黑夜“满眼黑”了。原来,年初部分居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悄悄给书记、县长信箱留了言。没想到,书记、县长获悉后,把目光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赵沟门巷,一再叮嘱有关部门就是挤资金,也要把类似赵沟门巷存在出行难的所有巷道进行一次彻底改善。最终,与赵沟门巷一并改善的还有职专侧巷、芋子沟门巷、山城街3条巷道。而事实上,为了实施这项被群众誉为得民心的“畅亮”工程,县上硬是一次性安排资金1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