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红色旗,创文明县——华池县创建省级文明县综述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1-26

    制定县城发展总体规划时,县上也积极在多方面集中民声。发展没有规划,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有了规划体系,发展才会走上科学、和谐的路子。为此,规划出台前,县上聚集民智,一边深入到街道社区征求群众意见,一边召集有关部门、群众、专家进行座谈、论证,最终形成围绕建设庆阳市的次级中心城市,以县城中心为轴心,综合发展双塔森林公园—老城区组团—南部新区—东部新区的“一心一核三组团”,逐步构建县城、中心镇、一般乡镇的城镇网络,形成“一心(县城)、三副(悦乐、元城和南梁三个重点乡镇)、多轴(沿川分布的其它小城镇)”的发展规划,使整套建设规划切实可行。目前,按照梯度辐射、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城市建设思路,构建人与自然相和谐、文化与风景相映衬的优美画卷正在每个角落向深层次延伸。

    仅此一点,部分居民由先前的“配角”成了如今的“主角”。他们觉得,城市只要按照规划建,他们就积极拥护、支持。今年,县上在拓展南区发展空间,改善县城南区出入口环境面貌时,需要对县城郊区部分地段进行拆迁改造,而该区域内有农宅、临街商业用房和违章建筑,可实际一操作,与以前不一样的是,大家一个个举起了赞成的手,得到了应有的赔偿后,该拆的拆,该迁的迁,没有一个住户与政府讨价还价。

    一石激起千层浪。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更多的居民开始跃跃欲试,试图把自己变成文明城市创建的监督者之前,首先成为名副其实的参与者。很快,被广大干部群众称之为让县城变绿、让县城变美的“疾风行动”便由此引起。许多干部群众认为,要彻底改变城区市容市貌的脏乱差,仅凭环卫工人清洁保洁,可谓治标不治本。只有人人都参与进来,城区才会始终为大家呈现出一副“洁净面容”。

    此项行动一展开,县城80多个单位的上千名党员干部职工走出机关,分布县城各条街道、巷道,告别脏乱差;个体工商户及城区居民们也积极出动,清扫各自责任区段;环卫工人更是尽职尽责,起早贪黑,不留任何“死角”。为了形成各界积极参与的长效机制,县委、县政府适时制定出台了《华池县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和《华池县市容市貌处罚管理办法》,与各单位签订了环境卫生管理责任书,采取统一组织、分块包干、分散实施的办法,集中时间,清理背街小巷和河道周围、市场、车站、城乡接合部等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卫生死角的垃圾、废弃物。与此同时,城区管理也齐步跟进,他们在城区按照“建管并重、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扩大清扫面积、增聘清洁工人,实行全日清扫保洁、包片管护、24小时城管巡查等工作措施抓监督、抓检查,从根本上解决了县城“脏、乱、差”的问题。在城乡接合处的沿公路各村镇共建公共厕所5处、垃圾屋65个、垃圾填埋场4处,购置果皮箱460多个,建设客车停靠点120多个,清除垃圾、柴垛、粪堆1300多处12000多吨,拆除各类乱搭乱建的房屋18处,还纠正了交通违章、违规停车等问题。工作做到位了,城乡环境及文明品位大幅提升。如今,炎热季节,就连回旋于公厕、污水沟渠周围的蚊蝇也销声匿迹了。

    “创建文明县城,与自己的生活原来如此贴近,这样的创建,越多越好。”人们对此赞叹不已,充满希冀:“华池县的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让群众参与始终,使华池县赢得了真正的文明。名为“诚信行业”、“诚信单位”、“诚信商场”等创建评选活动在全县各行各业屡次展开,各方面携手不断推进了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建成了一批诚信建设工程示范点。

    绿色县城、红色南梁、魅力华池——外地人来到华池,跟几年前相比,他们开始这样描绘华池。

    庆阳市领导在华池县调研


    举红色旗 旅游强县促发展

    刘志丹、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它的存在为中央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为北上抗日提供了出发点——历史这样评价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这对南梁所在地的华池县而言,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和政治财富,更是难得的政治资源和政治优势。

    如何把红色资源的政治优势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富民工程,华池县一直在积极探索、前行。特别是随着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南梁革命纪念馆,被列入全国首批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华池县的红色旅游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该县更是抢抓机遇,一个围绕“打造红色旅游大县”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商业之路呼之而出,红色旅游开发也开始走上了从政治资源向产业优势转变的嬗变之路。

    旅游要发展,基础建设是前提。华池县作为山区农业县,经济落后,财政状况更是捉襟见肘。这样的县情,建设资金从何而来?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甘肃经济日报

     1   2   3   4